“老报纸里看新年 ”品山东春节文化新发展:1990—1999年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贴春联、挂红灯、逛庙会、除夕守岁……人们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团聚在一起,辞旧迎新。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紧随春节而至,赏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舞龙舞狮……热热闹闹,喜气洋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过节的方式在不断变化,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在不断丰富,不变的是我们对团圆的守候和对新年的向往。山东省图书馆从馆藏山东报纸中选取了历年春节和元宵节的照片,以十年为期分为七个阶段。回顾过去的新春年俗,品味山东佳节文化新发展。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正式提出了“文化经济”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事业的有关经济政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十五大报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90年代,贺岁片作为一种新的电影概念横空出世,第一部贺岁电影是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全家一起去电影院看贺岁片过年成为新的文化消费潮流。90年代,中国邮电部开始发行“中国邮政贺卡(有奖)明信片”,那些由绘画、民间工艺、名胜古迹、花鸟虫鱼、珍贵文物等绚丽图案组成的明信片,顿时成了亲朋好友之间流行的节日祝贺方式。商场里的元宵、汤圆应有尽有,各种口味任君挑选。
文旅地图
活动推荐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