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学才艺】传统民乐 声声入耳 一起来学习葫芦丝吧!
又是一年暑假时,除了放松,不妨也让孩子学一个才艺,掌握一个技能,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乐器葫芦丝的教学课程。
周相宇,葫芦丝高级演奏员,曾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 扫描二维码立即开始学习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常用于吹奏山歌、农曲等民间曲调。葫芦丝是由中原的笙逐渐演进、改造而来的。历史悠久,发源于中原,后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 分为正反两面,正面有6个音孔,背面有一个音孔、一个出音孔、两个穿绳孔。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指肚按孔不能漏音,过于压紧则导致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 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的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演奏葫芦丝要讲究姿势,也是演奏形象问题,身体要正,眼睛看前方,头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与身体成45度角,要放松切忌过分僵硬。 吹奏时含住吹嘴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吹奏中有“急吹”和“缓吹”。 急吹者气压大,气速较快。缓吹便是气缓慢地呼出。 一般情况下,吹奏低音时用急吹法,吹奏中、高音时用缓吹法。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葫芦丝以及其他管乐器至关重要。


文旅地图
0/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