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的美术馆“扇承非遗,美育和居”美育课堂进社区
温馨提示,疫情期间请做好各人疫情防控,注意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1.宣传展区与讲解
在社区宣传栏、走廊等显眼位置设置宣传展区,精心打造以“绿色低碳,你我同行”为主题的艺术展览,通过多元艺术形式向群众宣传节能与减碳理念。展区将陈列系列主题鲜明、风格多样的宣传展板,除生动有趣的节能降碳漫画外,还包含其他多种艺术作品。漫画以趣味故事形式展现浪费能源的后果,引导学生树立节能意识。
同时,邀请美术馆老师驻场讲解,为过往群众提供专业且生动的导览服务。老师将结合展板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节能降碳的科学知识与实际意义,例如讲解不同能源的特性,说明化石能源过度使用对环境的危害,以及清洁能源的优势与发展前景。以此增强群众的参与感,推动节能减碳理念在社区内深入人心。
2.知识讲解
邀请老师开展非遗竹编扇子知识讲座,从历史溯源、工艺精髓等多个维度,全方位解读竹编扇子文化,助力大家深入领略这项传统技艺的精妙之处。
讲座中,老师将回溯竹编扇子的发展轨迹,从新石器时代先民以竹编为器的萌芽阶段,到汉代竹扇成为文人雅士随身之物,再到明清时期竹编工艺百花齐放,呈现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革新。同时详述竹编选材要点,如青竹坚韧、水竹细腻,不同竹材在扇骨制作、扇面编织中的特性与应用,深入剖析编织技法,讲解人字编、绞丝编、梅花编等经典技法的区别。老师还会拆解竹编扇面图案设计的巧思,解析传统花鸟纹、几何纹在扇面布局中的美学逻辑,以及不同编织技法在团扇、折扇、蒲扇等形制上的应用差异。
在文化内涵层面,老师将阐释竹编扇子承载的东方意蕴。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气节与高洁,一把竹编扇不仅是纳凉之物,更寄托着人们对清雅生活的追求。通过讲述竹编扇子在文人书画、民俗节庆、地方特色工艺品中的应用,展现其在艺术创作、文化传承、生活美学领域的多元价值。
为了让参与者直观感受竹编扇子的魅力,老师将携带丰富的实物展品,展示古朴典雅的明清竹编折扇、精致细腻的现代竹编宫扇,以实物呈现传统工艺的精湛;同时借助高清工艺视频,播放从竹材到成品的完整制作过程,带来融合现代设计的竹编艺术扇、竹编装饰扇等创新作品,诠释传统竹编技艺与当代审美的碰撞与交融。通过鉴赏古今佳作,拓宽大家对竹编扇子的认知边界,深度领略非遗竹编工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内涵。
3.手法演示
在演示环节,老师凭借专业技能,运用多样化展示手段,演示非遗竹编扇子的制作技巧。操作过程中,老师条理清晰地讲解每个操作要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复杂技巧,助力参与者理解,为后续实操奠定良好基础。
4.参与者制作
非遗竹编扇子制作:提供竹条、扇柄、流苏、胶水等材料。在专业老师一对一的细致指导下,群众将深入了解非遗竹编扇子,亲手设计并制作出别具匠心、独属于自己的非遗竹编扇子,传承与创新传统之美。
5.作品展示与分享
所有人完成创作后,将作品统一放置在展示区域。工作人员协助大家将作品摆放整齐,并为每幅作品贴上作者的姓名标签。
邀请参与者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灵感来源以及对艺术及非遗文化的感悟。大家可以进行提问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美的理解和对艺术创作的认识。
6.利用公告栏、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参与度。
7.责任人、策划人:任丽 15965252439
8.注重此次活动宣传,联系媒体。
五、风险应对
天气风险:如果活动当天遇到恶劣天气,可能会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应对措施是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做好应急预案,如调整活动时间、更换活动场地等。
安全风险:活动现场可能存在人员拥挤、设备故障等安全风险。应对措施是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设置警示标志,配备安全设备,安排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人员风险:可能会出现志愿者临时不能参加活动的情况。应对措施是提前与志愿者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准备备用志愿者。
文旅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