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艺术鉴赏】走进年画(五)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Nov 20, 2021 | 作者:聊城市文化馆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以年画为代表的民间美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聊城市文化馆特推出走进年画艺术鉴赏系统。

文化价值

年画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里,虽然分布于天南地北的广袤土地上,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但其作为民间信仰的文化价值体系却一脉相传没有中断,呈现出与官方正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第一,吉祥的主题是中国各地年画创作的共同观念。中国民间年画从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到表现手法,均以表示吉祥如意、纳福驱邪为其最基本功能,使年画成为具有无限生命力和最受人们欢迎、拥有最多用户与观众的画种。中国年画的题材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年画的造型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积淀,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来源于民间艺术家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有的年画的造型非常的相似,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隐藏在其背后悠久的传统痕迹。

第三,想象力在年画艺术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形象的创造。民间艺人对形的表现,完全是凭着记忆和想象,从“意”到形,形随心变,在形的塑造中融进了自己强烈的主观臆想。在极富想象力的年画艺术中,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人的灵性,现实与理想、客观与主观融为一体。年画艺术的形象率直、稚拙、富于想象,贴近人的本性特征,而远离物象的表面特征,不求肖似,极尽夸张。

第四,各地年画工艺都有固定的传承方式和工艺流程传统。各地制作年画时的要求和操作工艺反映着各产地不同的文化取舍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年画的传承方式——家传、招徒、办学——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民族标识、社会的组织力以及其中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物化传播是年画的主要传承手段。

中国民间年画几乎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图解。因为它不单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大量的自然和人文信息。

作品鉴赏

菊.jpg

作品名称:《菊》 作者:陶运航

画作描述:梅兰竹菊是中国花中四君子,其中菊花代表了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争艳、不媚俗,淡然超群;陶氏木版年画发源于清光绪年间陶希仲开设的“爱菊”画社,秉承菊花所带有的世外隐士的含义,淡泊于世势,只专注于木版年画的心志。此幅《菊》表达了作者重振爱菊画社,立志传承木版年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