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有书读,就像庄稼及时得到灌溉”
发布时间:Apr 8, 2022 | 作者:
“有书读,就像庄稼及时得到了灌溉。”4月2日上午,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广平镇于海子村古寨书院举行的“全民阅读 书香聊城”世界读书日阅读沙龙上,作家武俊岭的一番话,说出了与会作家、学者的心声。
当天,6位作家、学者谈经历、说感受,共话全民阅读的必要性和无穷魅力。
多年来,聊城倾力打造“书香聊城”品牌。今年召开的聊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六个新聊城”的美好愿景。其中,“建设时尚宜居的美丽新聊城”,不仅要安广厦、实仓廪,更需铸造文化民生,使百姓之心充实而丰盈,精神饱满而恒久。
推广全民阅读,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谈经历
“一本小画册或许就能改变一个乡村孩子的命运”
“印象里,我小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找不到一本书。”阅读沙龙上,聊城作家布茂岭谈及小时候,言语间颇为感慨。后来,他得到一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画册。“这本小画册成了我的启蒙读物,一遍遍地看,如获至宝。”布茂岭说,也正是这本小画册,让他对知识有了渴望。带着这种渴望,他后来发奋读书,考上了大学。“所以你看,一本小画册,或许就能改变一个乡村孩子的命运。”布茂岭说。
作家武俊岭记得,自己的整个小学阶段很少能看到课外书。“后来,有个在造纸厂上班的亲戚,收集了一些旧的小人书送给我,我爱不释手。”武俊岭说,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一个感受就是,有书读,就像庄稼及时得到灌溉。
全民阅读,要多读好书,多读经典。在作家冯彩霞印象里,上学的时候读了一些书,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阅读名著之后,感觉自己变得不一样了:文字水平大大提升,文学鉴赏力也明显提高了。所以在她看来,有机会多读书、读好书,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退休前,工作比较忙,回到家之后,我感觉有两件事能让我静下心来,一是看到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另外一个,就是看书。”作家李吉林说,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也一定受益终生。
说感受
“读书,就是在安放自己的灵魂”
作家王涛,近年来笔耕不辍,硕果累累。日前,他的力作《岁月之约》出版发行,好评如潮。
“即便再忙,我每年也要挤时间读10多本书。”王涛说,阅读,不只是孩子的事情,更是全民的事情。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通过不断阅读、积累知识,才能努力使自己不落后于时代;作为作家,才能让作品为时代和人民所接受。或者说,只有自己“吃饱”,才可能给予别人精神食粮。
在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广涛看来,世人可分两种: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一定是读书人的人生路走得更长远、更宽阔。
“大到民族和国家,小到村庄和家庭,一定是读书改变命运。”刘广涛说,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和刷手机还是不一样的,因为读书会让人沉静下来。
“我很喜欢‘安身立命’这个词,其中的‘安身’,我理解为解决温饱问题。而‘立命’,是说我们如何安放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读书,就是在安放自己的灵魂。”
全民阅读读什么?在作家李吉林看来,不单指文学类书籍,更要引导大家多读不同种类的书籍,多读“杂书”,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读书的形式可分两种,一种是静下心来细细读,另外一种是碎片化阅读。”李吉林说,很多人觉得没有太多静下来读书的时间,那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比如在沙发边上、床头甚至厕所里放本书,随时可以拿在手里读。开卷,一定有益。
“对我来说,诗歌创作,更要多读书。”李吉林说,可能读书过程中一个词语就能启发灵感。
在他看来,推广全民阅读,打造书香聊城,让阅读蔚然成风,是聊城这座城市走向美好明天的重要途径。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读书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