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区】文津好书 | 《海洋变局5000年》
发布时间:Sep 16, 2022 | 作者: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少儿类推荐图书 从海洋的视角来书写全球史
《海洋变局5000年》
张炜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综合编辑室副编审 闵艳芸
我们以前的全球史也好、世界史也好,很多都是以陆地为中心视角来组织内容的,《海洋变局5000年》很明确地提出,从海洋的视角来书写全球史,这种书写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采取了两条非常清晰的主线来编织内容,将5000年海洋变局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丰富的内容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以叙述和阐释相结合的手法,凸显作者本人浓厚的中国问题意识与思考。
两条线索理清全球史
本书有两条主线:
第一条线索按照海权发展的历史时序将它划分成古代、近代、现代三种形态。讲述在5000年漫长的历史时段里,海权是怎么变化的,主轴是大国的兴衰。
另一条重要的线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舰船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从木桨风帆时到蒸汽、铁甲、大炮巨舰,后来加上潜艇、航母、三维海战到核技术、信息技术。它们既构成了物化海权的一部分,也是海权发展最有力的科技支柱。
古罗马牛拉浆叶轮(De Rebus Bellicis,15世纪)
作者力图通过展示这两条线索的交叉影响,揭示海洋完全不同于陆地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揭示国家产生以后,特别是近代地理大发现以后,海权如何塑造世界历史的进程、左右国家的命运,如何影响全球政治、经济与军事的格局。
不同学科的内容交叉糅合
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图文并茂。它是一部全球史,同时又是一部国际关系史、大国兴衰史,还是一部技术史。在这里面还可以看到海战史,还有国际法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演进。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国际关系……原来好像分散在不同领域的内容被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全球视野、中国情怀
作者写这本书的真正目的是要以历史撰述来回应中国问题,尤其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古代中国虽然拥有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为何终究没能发展海权?近代地理大发现以后,英、法、荷、俄等国家纷纷凭借海权而崛起,中国为何却逐渐走向败落?近代中国也曾大力发展海军,为何最终失败?在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经济对作为全球化通道和自然资源富矿的海洋越来越依赖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认识海权、发展海权?
郑和下西洋海船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海船对比图
1841年5月,英国军舰进攻广州(Edward H. Cree ,19世纪)
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五十年投身于海军研究、发展、建设的老兵的情怀和视野,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全球视野,中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