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新书推荐 |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一)
发布时间:Oct 1, 2022 | 作者: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
100多年前,有着“中国近代第一奇人”美誉的辜鸿铭教授,在北大讲课的时候,对这个问题有过精彩的论述:
“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
时光越千年,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文明,滋养哺育了无数华夏儿女,造就了精神丰盈的中国人。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1.《汉画中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本书简介】
汉代人的生活与思想是怎样的?经书典籍文字记载之外,石刻绘画更为生动直观。这些以刻画人物、动物及神灵异兽为主的艺术杰作,多刻于砖石之上,描绘形象丰富多彩,万物百态繁多复杂,取之以形而不束之以形,注重理解物质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和生命力,这正是汉画的精髓所在。拂去岁月的尘埃,穿越千年的汉画将带我们走进汉朝人的内心,讲述五彩斑斓的汉代生活。
这本书来源于一次在山东展开的汉画调研,研究者们不仅从图像和内容入手分解、分析汉画石刻,更是力求跳出“物”的层面,在充分利用考古发掘第一线成果的前提下,把遗址场域尽可能“复原”成历史发生的场域,结合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社会文化,以“形”显“象”,全面还原那个浑厚朴茂的时代。
2.《人与世界:以“事”观之》
【本书简介】
中国哲学包含着不少其他文化传统所缺乏的概念,后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实世界和人类生活,“事”这一概念正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是作者在“具体形上学”之域所作思考的延续。以事观之,主要是从“事”这一角度出发、从更本源的角度来理解人和现实世界,而不是对“事”本身做出某种终极的哲学论述。就意识的层面而言,作为意识主体的自我和作为反观对象的自我之间的关联,实实在在地发生于做事过程。在事的展开过程之中,知识与价值的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做事既需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也需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从事的角度来看,儒道两家的理想人格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也是书中论述所专注的角度之一。道家以自然为第一原则,主张“为无为”,儒家则更重视参与活动的合目的性。从事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和人,既着眼于大的哲学问题,也能收获关于伦理学、语言哲学等具体领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