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度假区】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古籍馆“文津讲坛”汉字汉语类讲座回顾之一

发布时间:Oct 11, 2022 | 作者:


汉字汉语,是联系古今的纽带,沟通四方的工具,当我们认真地摹写这一个个方块字的时候,当我们用汉语学习、交谈、朗诵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汉字和汉语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日常生活中如何规范使用汉字、汉语?汉字和汉语巨大的文化价值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2021年初,为落实《国家图书馆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的精神,古籍馆承办的“文津讲坛”积极响应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策划了“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邀请国内文字学、音韵学等相关专家莅临古籍馆,举办学术演讲。截至2022年8月共完成19场专题讲座,并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讲座均采取线下录制的方式。


“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围绕着甲骨文、汉语史、汉字使用等与语言文字密切相关的主题,兼顾学术专业性与科学普及性,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讲座内容从汉语、汉字的发展开端到现代汉语的使用,从汉语在国内的使用情况到汉语的国际影响,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来说都已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现将此系列讲座按时间顺序,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成摘要刊布,分期与读者共飨。

1116591054.jpg


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之一

中华传统有声文化的科学视角




北京大学 孔江平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有一类是以声音为载体的文化称之为“有声文化”。本次讲座从科学的视角,介绍中华传统有声文化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概括起来可称为四律:“声律”、“格律”、“曲律”和“乐律”。主要内容有:人类语言和有声文化的起源,有声文化的基本性质,中华传统有声文化,汉语古诗词吟诵,昆曲,蒙古族呼麦,藏传佛教诵经,含灯大鼓,腹语,拉玛白族的抖喉,哈尼多声部民歌,侗族大歌,彝族口弦琴,中国传统乐器,有声文化的基础理论框架,语言与音乐的相互依存关系。我们对语言和文化的研究,特别是有声文化的研究,对于建立中华民族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之二

变异与规约:清末北京官话口语与明清小说的语体嬗变




清华大学 张美兰


       在清末北京官话教科书编撰中,利用文学题材,进入汉语教科书,起到加大汉语传播作用的情况。这是文学界较少关注的话题,也是汉语教育史领域忽视的话题,但是在白话口语的发展过程中,却是特别重要的话题。变异是指编者从中国传统古典文学戏曲、小说的自身资源中寻找北京官话教材的阅读材料,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文学习融为一体,从文学故事中获取中文的营养,用当时同行的北京口语进行改写,这是早期北京官话汉语教材编撰者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与转化。规约是编者用当时通行的口语改写古典戏曲、小说的内容、从篇章结构到语言表现形态与原文迥异,虽具有现代白话小说的文体与语体特征,但更强调以汉语教科书传统的宗旨来规约整个汉语教材的编写。具有清明北京官话口语教材的共性特点,也是域外汉语教材中的一个新特点,对白话口语的一个真正的实践。对现代语文教学来说,应该注重在选材的时候,把历史、文化、文学的一些信息渗透进来,让华语区不同地区的年轻一代,通过这些语文教材能够相互了解,相互沟通。

1762442061.jpg





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之三

汉字发展的阶段及其演化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 王贵元


       汉字是在世界上唯一古老而一直沿用至今的文字。汉字为什么能够一直沿用至今,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象形阶段——亚象形阶段——古隶阶段——今隶阶段——楷体阶段——简楷阶段。简楷就进入了到简化汉字的阶段,简楷的诞生标志主要是笔画的变化。在南北朝时期笔画正式定形定量,提画和钩画正式形成,点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所以到南北朝时期笔画系统正式形成,而笔画系统是今文字的重要特点,今文字也就是简楷是南北朝时候形成的。

        具体到“字”的含义还需注意以下几点,最早期的汉字大部分是独体字,独体字这种造字方法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字与字的组合,进入到合体字造字阶段,“字”指的就是合体字,是汉字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现代汉字的最终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7503084.jpg





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之四

汉字发展的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 齐元涛


       汉字从造字、逐渐成型到不断变化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汉字一直在变。本次讲座主要分析汉字变化的特点和背后发展的原因。内容主要分为汉字书写发展的目标,构造的发展目标,汉字发展的动因和汉字的未来四部分。

        汉字能够以线条摹物是由甲骨文开始的,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变得更加工整,更加规范和美观。为了书写更加方便,更加快速,汉字从小篆到隶书,进入到今文字阶段。隶书吸收草书的灵动和活泼,发展出了后世熟知的楷书,先后出现了点、横、提等笔形。汉字经过笔画化,规整、减量到趋直、反逆,顺应了汉字在书写上向着便捷化的发展目标。

       汉字造字的主要特征是:1、用含有固定含义的基础构件构成不同的汉字。2、构造模式的形声化。形声字产生后,有了意符,有了音符,于是出现了规整的汉字,出现了不同构件的组合,可以互相关联,有较强的规律性。汉字明确了意符和音符后,影响了汉字的结构。当构件固定下来并可以改变位置时,汉字向着更便捷的角度发展开去。汉字不断地组合,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能够在获取更多的汉字语义信息的同时,使得字和字之间有足够的辨识度。汉字在书写上的发展是简繁适度,而不是一味求简。随着现代人阅读和书写习惯的改变,汉字书写趋向简化,构造也随之变化,这些都是影响未来汉字变化的重要因素。

1557963951.jpg





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之五

超越拼音规则:汉字文化圈形成的文字机制




北京大学 陈保亚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三种文字,苏美尔文字、埃及文字、甲骨金文,目前只有汉字至今保留了表意系统,没有发展成拼音文字,汉字属于超音规文字。超音规加上汉语文本强大的共享能力,使汉字文本得以迅速扩展,深层上的汉字文化圈得以形成。汉字的字形和字音联系宽泛,有超拼音规则的性质,有利于不同汉语方言的人甚至不同语言共享古今中外的汉字文本。文本共享使汉字文本得以迅速扩展,汉文化得以迅速积淀,极大提升了汉文文势和汉语语势。汉字使汉字文化圈有了书写纽带,由此维系和传播华夏文明。随着全球化网络时代的到来,汉字也是汉语国际化和跨语言文本共享的主要书写纽带之一。固定的汉字文化圈形成之后,汉语国际化的价值凸显了出来。文化上,利于汉文化的传播和传承,经济上和学术上也会创造出较大的价值,因此汉字文化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5885972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