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区】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古籍馆“文津讲坛”汉字汉语类讲座回顾之二
发布时间:Oct 15, 2022 | 作者:
汉字汉语,是联系古今的纽带,沟通四方的工具,当我们认真地摹写这一个个方块字的时候,当我们用汉语学习、交谈、朗诵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汉字和汉语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日常生活中如何规范使用汉字、汉语?汉字和汉语巨大的文化价值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2021年初,为落实《国家图书馆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的精神,古籍馆承办的“文津讲坛”积极响应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策划了“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邀请国内文字学、音韵学等相关专家莅临古籍馆,举办学术演讲。截至2022年8月共完成19场专题讲座,并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讲座均采取线下录制的方式。
“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围绕着甲骨文、汉语史、汉字使用等与语言文字密切相关的主题,兼顾学术专业性与科学普及性,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讲座内容从汉语、汉字的发展开端到现代汉语的使用,从汉语在国内的使用情况到汉语的国际影响,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来说都已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现将此系列讲座按时间顺序,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成摘要刊布,与读者共飨。
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之六 古代字书的数字化整理 字书源远流长,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的识字课本。历代字书,尤其是古代字书,具有丰富的内容和价值,到现在仍然是我们离不开的工具和研究的对象。根据各类字书核心内容,可以分为“说文”类、“六书”类、楷书字典类、训诂类、方言类、音义类、韵书类、字样类、古文类等。包括方言、经典释文、韵文、字样标准等。目前所做字书数字化工作既涉及到信息处理,也涉及到语言文字学研究,属于交叉学科。对于文献典藏、古籍整理、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特别是编码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字书数字化的发展会促进传统的文字学研究,开拓语言文字学的研究领域和空间。反过来,文字学的研究也会促进和支撑数字化的发展。 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之七 古文字视野下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古文字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和线索,需要充分利用它。今天在文字学古文字的视野下,再来看《说文》,会发现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古文字学习有两条路径,一是传统的学习方法,以《说文》为基础;二是直接从古文字文本和常用字入手。离开《说文》的古文字研究没有根基,离开古文字的《说文》研究没有出路。因为熟悉了《说文》,对古文字就学得更快,理解得透彻,学习完古文字之后,再来看《说文》,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也会取舍。学习古文字需要研读《说文》,但不是研读完《说文》后再学习、研究古文字,二者可以同步进行。利用《说文》研究古文字,利用古文字研究《说文》是一个必然趋势。 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之八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概说 自2001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诞生后,将通用语言文字定义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从国家层面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通用语言文字的效力受法律保护,适用于国家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出版物及公共服务领域。通用语言文字最重要的特点是广泛的应用性和能够作为不同地域、人群的沟通工具。通常一种成熟的语言有两种途径实现规范化:历史层累的形成和政府的主动规范。通用语言标准化的工作主要由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规范标准、社会共识几个层级构成。现代汉字整理的内容通常是定量、定型、定音、定序。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音形式规范主要包括《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普通话的词汇规范包括《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拼音词汇》,综合性的规范包括《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等。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掌握语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的储备和掌握,对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研究角度不仅包括语言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扩展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也涉及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对社会语言的应用、社会语言的生活的影响,同时要结合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领域的各个学科,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才能做到语言标准化工作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 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之九 汉字的取象法则与文化价值 世界上的文字纷繁多样,作为世界古老文字之一的汉字,无疑是最为独特、最为神奇的文字。汉字是世界几大古老文字中唯一毫不间断、一直沿用至今的文字,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汉字远扬于四面八方,不仅对记录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远播周边国家,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的文字和文化发展也产生深远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在不同历史时期内,这些国家均曾以汉字作为正式文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文明印记。汉字构形的取象法则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汉字构形的演化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造类型由单纯表意走向音义合成,一是主要矛盾由建构系统走向书写便捷。其文化价值有必然性、丰富性和有限性。汉字源自生活,反映生活,是古人生活的真实记录,必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但是,汉字构形并不具备确证古代文化的功能,只能作为一种旁证。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与其所产生的社会时代有了难以弥合的隔阂。因此,在研究汉字构形的文化价值时,不要盲目夸大,更不能罔顾汉字演变的历史事实,据后代字形望文生训。 中国语言文字系列讲座之十 汉语、汉字独立时期考 随着我国近几十年来史前考古材料的增多,那么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汉族至晚何时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因而可以知道汉语至晚何时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推断汉族独立成族至少有9000多年的历史,那么汉语独立成语至少有9000多年的历史。本讲座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汉语、汉族独立时期:1、民族和语言、文化;2、姓氏、氏族、部族、部落、民族、国诸名;3、上古史料中的汉族先民和汉语;4、从史前考古推断汉族至晚在10000年前已是独立的民族;5、中原文化四周的史前考古发现;6、原始汉语和皮钦语、克里奥尔语;7、汉藏诸语言比较研究的坦途。 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汉族地区至少在一万几千年前就有跟今天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不一样的独立的文化创造,后来有些文化创造传播到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汉族独立为族至少在一万几千年前,因此汉语独立为语也至少是在一万几千年前。2、中原汉族周边的“四夷”有些是说汉语以外的民族的人群,有些是说边地汉语的后原始汉族人群。后来一些说汉语以外语言的民族人群同化到汉族,改说中原汉语;说边地汉语的后原始汉族人群融入中原汉族,也改说中原汉语。将“四夷”全部看作是说汉语以外的民族人群,这不符合古书事实,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必须得到纠正。3、汉藏诸语言同源的说法需要进一步说明。藏缅语、壮侗语、苗瑶语都深受原始汉语以来的汉语影响,这是很有道理、比较合理的推测,因此,我们研究藏缅语、壮侗语、苗瑶语的形成和发展,应该多注意历代汉语对它们的深刻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 周晓文
清华大学 李守奎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王 敏
北京师范大学 王立军
北京大学 孙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