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度假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发布时间:Nov 29, 2022 |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文艺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科学遵循。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必须立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文化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党的中心任务,立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局。这可谓我国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担当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就表明,精神文明建设本身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维度和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多次强调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也才能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是带有根本性和灵魂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所有强大的文化都是有崇高灵魂的,而马克思主义正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崇高灵魂。我们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个决定性意义,当然也体现在党和国家的文化文艺事业的发展上。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先进性、真理性和人民性,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推进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必须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指导。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必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的科学理论,同时也是合目的性的价值取向。并且,科学理论通过价值取向作用于人心,人心也通过亲和价值取向而产生理论认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上有着规定性、根本性意义,就在于其既是“镜”——科学把握、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是“灯”——以“人民至上”的总价值观引领、照亮着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发挥着“灯”的引领和照亮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人民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固本培元、育人赋能、凝心铸魂,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都要依靠优秀文化文艺作品来实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既对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又对优秀文化文艺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品质和品格提出了重要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文化文艺作品增强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是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鲁迅先生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文化建设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谱写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崭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