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云非遗】聊城非遗故事系列之四十六:斜井的故事

发布时间:Jan 17, 2023 | 作者:聊城市文化馆


图片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语言艺术,它运用口头语言充分发挥其丰富的表现功能和概括能力,创造各种艺术形象,展示瑰丽的想象,表现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远古时代起,民间文学就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劳动、宗教和其它民俗活动而产生和发展,并成为人们生活中进行教育和文化娱乐的重要形式。现在学术界一般也称民间文学为“口头文学”、“口头传统”等。聊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众多的民间故事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影响了一代代人的观念和生活。“讲述非遗故事,弘扬聊城文化”,聊城市文化馆特推出聊城非遗故事系列。

在八岔路乡的影庄村南,有一口斜躺着的井,相传这是汉光武帝刘秀给搬斜的。
这年,王莽篡朝,刘秀几经周折,自长安逃出后,被莽兵紧紧追赶,来到了山东临清境内。这时他身在大平原,更不易躲藏,追兵越来越近,刘秀此时更是口干舌燥,浑身无力,眼看是难以走脱。刘秀跑着跑着,忽然前面出现了一个老头。老头说道:“小伙子,跑这么急,你一定很口渴吧,喝水吗?”刘秀一听,心想“这时如果有水真是太好了!”连忙说道:“喝、喝!”老头听他这么说,手向路边一指,路边立时出现了一口井。这时刘秀也不知是哪来的力气,双膀一叫劲,竟然把井给搬倒了,水咕咕的流了出来。刘秀此时也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皇子,来了一个老牛吸水,趴在地上喝了个饱。这时已经听到了一阵踏踏的马蹄声,莽兵已然追到,刘秀转身就想跑。老头忙说:“别跑,再说跑也跑不了了,快藏在我的大袍下面。”刘秀一听,心想:我已是一个半大小伙子了,藏得下吗?但事已至今,别无良策,只有冒险行事了,连忙往老人袍下一藏,但是,好像有什么古怪似的,自己在袍子下挺宽绰。这时就听一个莽军说:“看到一个小孩没有?”“看到了。”刘秀一听这个气呀,恨不得一刀把老头给斩了,但是一拉腰刀,刀早就不知掉到哪里了,心中大骂:灭汉者,莽贼也;绝汉者,乡村老头儿也。这时只听领兵的将领道:“在哪儿?”“在那儿……”老头向将领身边的一个小兵一指,那兵就变成了刘秀。将领大喜,命众兵丁把那个小兵一绑,回去交差去了。
老头回头放出刘秀道:“王家千岁,快快逃命吧!”说完化作一丝青烟,隐去了,刘秀才知道,那是太白金星的化身,特地去那儿救他的。这口被刘秀搬斜了的井就一直留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