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兔年说兔】绘画中的兔

发布时间:Jan 29, 2023 | 作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是吉祥且具有灵性的瑞兽,自远古时期,它就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频繁出现在诗词歌赋、神话传说和古代文物、绘画作品、民间艺术中,被赋予吉祥、长寿、多子等不同的美好寓意,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绘画中的兔

兔也是中国古代画家最常表现的题材之一。以兔为主角的著名画作有北宋崔白的《双喜图》、刘永年的《花阴玉兔图》卷,明代张路的《苍鹰逐兔图》、陶成的《蟾宫月兔图》,清代沈铨的《雪中游兔图》、华喦的《海棠禽兔图》、冷枚的《梧桐双兔图》、蒋溥的《月中桂兔图》、李世倬的《桂花月兔图扇页》等。这些作品不仅有着高超的艺术水准,也反映了古代兔文化的丰富寓意。

(请横屏欣赏)
602a05200b3c2d3500b033fb56a7be76.jpg
【五代】黄居寀(传) 药苗三兔图 
中国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

古人很早就将兔子与月亮联系在一起,并视为吉祥的象征。屈原的《天问》中就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的诗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左上角,在月亮上方有一只免子和一只蟾蜍,对“顾、菟”做了注解。另外,洛阳西汉墓壁画、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中的帛画,以及东汉后的一些画像石上也出现了月中蟾兔并见的图像。晋代张华《博物志·物性》记载:“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认为兔子是明月之精,吸收月亮精华而繁殖。东汉张衡《灵宪》记 载:“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像兔。”月中有蟾、兔的说法逐渐变为“月中有兔”,后来又被“月兔捣药”的神话所取代。《淮南子·览冥训》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汉乐府诗集》中有“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在汉代的画像石中,“玉兔捣药”已经成为表现西王母与“不死之药”题材中的象征性符号,表达古人对生死奥秘的探索。晋代的傅玄作《拟天问》,诗云“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兴福降祉”;唐代诗人李白有“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的诗句;北宋的欧阳修在《白兔》词中云“天冥冥,云蒙蒙,白兔捣药姮娥宫”“月中玉兔捣仙药”也自然成为历代画家频频表现的题材。陶成的《蟾宫月兔图》、蒋溥的《月中桂兔图》、李世倬的《桂花月兔图扇页》等皆是此类。其中蒋溥的《月中桂兔图》以墨笔绘圆月,月中玉兔以干笔写皮毛、焦墨点睛,形象生动可爱。桂树以墨笔绘枝、叶,笔法细腻老道。桂花以桔黄色点染,其温暖的色调为冷月寒宫增添了几许暖意。画作题诗中“冰轮”“兔轮”“广寒”“重轮”等语,皆为月亮与玉兔的隐喻,完美演绎了美轮美奂的神话传说。除了蒋溥的画及自题诗外,画作上还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和刘统勋、董邦达等大臣的应和诗,记载了乾隆皇帝对汉民族传统习俗的承袭,和他与臣僚之间以诗画共度中秋的雅集场景。

image.png
【宋】刘永年 花阴玉兔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image.png
【清】华喦 海棠禽兔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写道:“虎及鹿、兔皆寿千岁。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能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因为具有“祥瑞”的身份和长寿的寓意,白兔在众多兔种中得到了古代画家的偏爱。北宋刘永年的《花阴玉兔图》就描绘了几只白兔与一只灰兔在山坡下溪水旁的花丛中嬉戏的画面。作者丰富的用笔与敷色方法,将白兔毛皮的质感十分逼真地呈现出来,给人细腻传神、可触可摸的感觉,营造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冷枚所作《梧桐双兔图》描绘了野菊满地、桂花飘香的中秋时节,高大的梧桐树下,两只健硕的白兔惬意地在草地上嬉戏。画家以写实的手法将双兔的皮毛以细笔一一画出,生动地再现了兔毛柔软的质感。兔目用白色点出高光,使白兔神采奕奕。整幅作品构图疏密有致,设色冷暖呼应、端庄典雅。该作明显受到了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反映了康熙朝宫廷绘画的风貌。

f392b60a2407e75346ec6a5a4ce37815.jpg
【清】蒋溥 月中桂兔图 
故宫博物院藏

image.png
【清】冷枚 梧桐双兔图 
故宫博物院藏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