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茌平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 | 作者:文化馆


5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活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张旭霞

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0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一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今天,我们邀请到活动主办、承办单位的负责同志,向媒体朋友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他们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先生、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李述永女士、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清华先生、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女士。我是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张旭霞。
首先,请胡雁先生介绍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整体情况。



图片


图片

胡雁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非遗保护、传承、传播工作的关心支持。2023年6月10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将集中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有关情况。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2023年,适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非遗保护理念,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活动宣传口号有“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提升保护传承水平”“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守护共有精神家园”“讲好中国非遗故事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深化非遗保护理念 展示中国保护经验”“可持续发展 非遗同行”,各地可根据具体活动情况选用相关口号开展宣传,也可增加体现本地特色的口号。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重点活动有全国非遗曲艺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纪念活动、云游非遗·影像展等。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由文化和旅游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于6月9日至15日在武汉举办,以“曲艺荟江城 说唱新时代”为主题,组织所有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参加展演,通过举办开闭幕式,驻场演出、进基层演出、线上直播等,推动不同曲种之间交流互鉴,促进曲艺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国家图书馆、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等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纪念活动。国家图书馆将举办“茶和天下 典籍里的茶”展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非遗保护讲座月等活动,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等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在北京大学举办大师与学生对话活动。通过上述活动集中展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相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实践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云游非遗·影像展”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抖音、快手、哔哩哔哩、酷狗、微博等网络平台共同承办。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下活动呼应,依托平台资源优势,组织非遗影像公益性展播,鼓励网友上传我身边的非遗活动、参与主题直播和互动讨论,让更多社会公众关注、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非遗和生动的保护实践。全国各地也将依托非遗相关场所、公共文化机构、景区景点等,因地制宜策划举办相关活动,广泛开展非遗展示展演、互动交流、参观体验等,引导广大民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据初步统计,全国各省(区、市)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将举办98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下活动6300多项。
今年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线下遍布城乡各地、融入各类生活场景,线上有视听体验也有互动交流。相信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各地群众将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切身感受、亲身体验非遗在新时代融入当代生活服务百姓民生的生动实践,共享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充分认知非遗赓续中华文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谢谢大家!





张旭霞

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感谢胡雁先生。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真可谓丰富多彩、亮点繁多。下面,我们请李述永女士为大家介绍“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的有关情况。


图片

李述永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湖北文化和旅游发展、关心支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有关情况。
全国非遗曲艺周是非遗领域重要品牌活动,是全国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成果的集中展示平台。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将于今年6月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这也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一项重要活动。本届曲艺周将邀请全国145个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展示展演,共有六项重点活动:一是开闭幕式演出。邀请全国有影响力的非遗传承人、曲艺名家以及湖北省优秀的曲艺传承人,表演代表性节目。二是全国非遗曲艺传承发展座谈会。围绕《曲艺传承发展计划》颁布实施以来全国曲艺非遗保护情况进行座谈交流。三是驻场演出。在武汉市各相关剧院及公共文化场所进行曲艺驻场演出。四是《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成果展。对《曲艺传承发展计划》颁布实施后全国曲艺非遗保护工作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展现全国各地曲艺传承保护的独特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五是曲艺“五进”展演活动。在武汉市各区的社区、景区、校园、机关、企业开展演出活动。六是曲艺云上江城秀。通过云上剧场、云端访谈、直播活动等形式,全面呈现非遗曲艺的艺术魅力,打造“云端”艺术盛会,吸引全社会尤其是年轻观众对曲艺的关注。
本届曲艺周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体现人民性。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充分利用剧场、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科学安排曲艺驻场演出场所和节目场次,让更多市民群众欣赏到高水平的曲艺演出,让人民共享非遗保护成果。二是体现时代性。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特征、弘扬主旋律的新创作品,展示曲艺类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悠久的曲艺文化更好地融入群众生活。三是体现传承性。鼓励师徒同台演出,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充分展示曲艺传承人的崇高风范和精湛技艺,呈现全国曲艺事业薪火相传、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四是体现广泛性。本届曲艺周覆盖所有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遴选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曲艺节目,荟萃全国曲艺名家,集中展示近年来全国曲艺传承发展保护最新成果。五是体现参与性。通过曲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机关、进企业等系列活动,让曲艺周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日,进一步提升曲艺的传播力、扩大影响力。
6月9日将在武汉剧院举办“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启动仪式和开幕式演出,曲艺周活动将持续到6月15日闭幕。在此,诚邀大家届时相聚英雄之城武汉,共同感受曲艺魅力。谢谢大家!





张旭霞

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感谢李述永女士。武汉市是本次全国非遗曲艺周的举办地。下面,我们请王清华先生向大家介绍武汉市的筹备进展情况。


图片

王清华

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为办好本届非遗曲艺周,武汉市在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精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下面,我为大家具体介绍筹备的有关情况。
一是合力推进,形成工作联动。本届非遗曲艺周是疫情后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曲艺类非遗展演活动。部、省、市高度重视,实行三方联动,共同推进筹备工作。成立了由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组成的组委会。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先后多次到武汉市实地考察演出场馆,听取筹备进展情况,及时跟进指导;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时跟进督导,做好相关事项协调;武汉市成立执委会,全市31个市直部门和15个区政府参与,具体实施曲艺周各项工作任务。此外,我们还成立了由国家、湖北省和武汉市曲艺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对曲艺周活动进行学术指导,有力确保了曲艺周演出的专业水准。
二是精心策划,做好顶层设计。我们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充分借鉴往届非遗曲艺周的成功经验,广泛征求非遗专家、非遗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多方意见,以“曲艺荟江城  说唱新时代”为主题,对活动各环节设计进行深入研讨,不断完善活动方案,制订了《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总体方案》,坚持曲艺周活动的人民性、时代性、传承性、广泛性和参与性,展现曲艺艺术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展示曲艺传承发展成果,推出曲艺优秀传承人和优秀作品,努力将本届非遗曲艺周办成全国曲艺传承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
三是创新形式,倡导人民共享。本届非遗曲艺周覆盖145项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曲艺节目,荟萃全国曲艺名家。我们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科学安排曲艺演出场所和节目场次,让更多市民群众欣赏到高水平的曲艺演出。本届曲艺周开幕式和闭幕式都将在武汉剧院举行。曲艺驻场演出场所考虑地域分布和规模,将在武汉说唱团都市茶座小剧场、中南剧场小剧场、汤湖戏苑和湖北剧院小剧场等4家剧场进行。曲艺五进展演活动遍布全市15个区的34个景区、学校和社区。曲艺周活动期间演出场次超过120场。目前,所有演出场地都已调整好档期,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各地演出团队的到来。《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成果展各项筹备工作也已全部到位,即将面向公众揭幕开展。
四是精准传播,打造非遗盛会。本届曲艺周邀请国家、省、市官方媒体参与报道。户外重要广告位、机场、地铁等人员流动量大的场所都将设置醒目的宣传图片和视频。“曲艺云上江城秀”将精选全国优秀曲艺节目进行展播,集中展示曲艺非遗保护成果。曲艺周期间,我们将推出12场直播活动、5场“云端访谈”直播及“云上戏票”互动活动,通过视频直播、展示、解说、互动等形式全面将曲艺周的亮点、特色等传播出去,打造云端曲艺盛会。“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立体化宣传模式,努力实现全程报道、实时滚动、全城聚焦。同时,结合2023年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总体部署安排,武汉市各区都将围绕遗产日主题,结合曲艺周安排,广泛开展非遗展示展演、互动交流、参观体验等活动,广泛营造社会宣传氛围。
五是严格标准,做好服务保障。本届曲艺周活动内容丰富,参演人员数量多,我们按照“接待热心、安排细心、服务贴心”的要求,制定了严格缜密的安全保障方案和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切实做好来汉嘉宾及参演团队、媒体接待工作。同时,及时公布曲艺周活动演出资讯,不断提高市民群众对曲艺周活动的知晓率和关注度,努力将本届曲艺周活动办成曲艺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谢谢大家!





张旭霞

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感谢王清华先生。今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刚才胡雁先生也介绍了,我们将举办重要纪念活动。下面,我们请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女士为大家介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纪念活动的有关情况。


图片

霍瑞娟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国家图书馆将依托特有的典藏资源和丰富的学术支撑重点举办三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年纪念活动。
一是举办“茶和天下 典籍里的茶”展览,以国家图书馆宏厚资源为依托,从典籍的视角出发,讲述茶的起源、历代茶史、茶道典故、茶政茶法、茶贸茶路等,厘清中国茶叶对外传播的主体脉络,介绍茶文化基础知识,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相关内容。展览将于2023年6月9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展厅面向观众开放。茶起源于中国,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茶事实践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茶文化,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国茶与茶文化传播至世界,影响并部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更为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展览分为“茶之源”“茶之饮”“茶之道”“茶之政”“茶之路”五个单元,拟展出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各类茶书茶事文献60余种,如现存最早版本的《茶经》,唯一一部皇帝御制茶书《大观茶论》,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宣和北苑贡茶录》,载有“茶马古道”商贸繁华的《果亲王西藏日记》,以及和《茶经》齐名的英文文献《茶叶全书》初印本等。
第二项活动是“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五届非遗记录工程成果展映月暨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记录成果特展”系列活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从2015年正式启动,已开展八年多。在《公约》通过20周年之际,本次展映月将结合我国非遗保护经验及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实例,系统展现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43个项目对应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成果。活动以国家图书馆为主会场,邀请各地图书馆进行联展联映,并结合“M地铁·图书馆”主题活动在地铁车站向公众进行宣传展示。展映月活动分为展览和展映两部分。展览将于2023年6月9日至7月9日举办,主要围绕“人类遗产 中国智慧”“立档记录 履约实践”两个主题来展开。届时将在国家图书馆北区二层、国家典籍博物馆二层启德厅布展。展映主要集中在6月中下旬,观众可到国图影院观赏,或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在线展示专区(ich.nlc.cn)观看。
第三项活动是国家图书馆将举办国图讲坛“非遗保护讲座月”,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和数字资源、专家人才储备、各类传播平台等,围绕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邀请非遗领域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人,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向公众阐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内涵和价值,展示《公约》背景下中国非遗的保护实践与成果,未来非遗保护的发展方向等相关内容,陆续推出6场讲座活动,具体选题是:中国非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内涵与价值、千古绝唱——世界非遗福建南音、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珠落玉盘——以琵琶之声与世界对话、非遗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相关内容。以上就是国家图书馆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基本情况。谢谢大家!





张旭霞

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感谢霍瑞娟女士。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在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请大家举手提问。


记者问答


Q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每年的遗产日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刚才您介绍今年的主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系统性保护,一个是可持续发展。请介绍下设计这样的主题有何考虑?


图片

胡雁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


感谢您的提问。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调研时,多次考察非遗项目、与传承人亲切交流,就非遗保护传承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202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和全国非遗系统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不断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非遗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能够从各个维度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小手册、在《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新增“在国家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篇章,进一步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我国是较早批准《公约》的国家之一,认真履行缔约国责任,申报“古琴艺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施行;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非遗保护水平持续提升,利用途径不断拓展,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为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非遗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将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确定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Q

中国文化报记者:

今年将在湖北武汉举办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将组织所有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参加展演。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另外,今年非遗曲艺周有哪些亮点和特色?



李述永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谢谢您的提问。本届非遗曲艺周活动主要有以下的亮点和特色。一是参演非遗项目实现大满贯。本届非遗曲艺周实现曲艺非遗项目的全覆盖,145个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全部组织节目来汉参演。每个节目都有经典性、代表性。特别是参加开闭幕式演出的项目,观众普及度高。
二是参演非遗传承人大腕云集,专业水准高。本次来汉参加曲艺周演出的人员,全部为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业艺术水准一流。
三是参演节目注重传统与时代的大融合。本届非遗曲艺周参演节目既有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的经典传统节目,也有彰显时代特征、弘扬主旋律的新创节目,同时鼓励采用以师带徒、师徒同台的演出形式,充分展示曲艺类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是全国曲艺保护工作的成果大展示。这也是本届非遗曲艺周不同于往届的地方。《曲艺传承发展计划》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曲艺非遗保护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届曲艺周将对各地曲艺传承保护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充分展现各地曲艺传承保护的独特性、多样性和丰富性。谢谢。


Q

新民晚报记者:

众所周知,湖北是曲艺大省,有丰富的曲艺非遗资源。我们想了解一下,武汉市今年举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如何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融入进来?


图片

王清华

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谢谢提问。您刚才问的这个问题,武汉市非常荣幸能够承办全国非遗曲艺周这样一个高水平、高规格的曲艺盛会,作为举办地武汉有以下优势:一是城市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誉,历来都是全国曲艺艺人汇聚之地。我们的汉口“民众乐园”、硚口“和平剧场”等都曾是全国闻名的曲艺演出场所。曲艺作为展示民俗民风最具代表性的表演形式,深受武汉百姓喜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武汉市的3个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湖北小曲均具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武汉城市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是曲艺名家汇聚,传承力量强劲。武汉市的曲艺非遗资源丰富,共拥有各级曲艺类的非遗代表性项目10项。刚才我介绍了国家级3项,此外省级还有5项,(湖北渔鼓、湖北道情、武汉相声、单弦拉戏、索河善书),市级的项目还有2项(独角戏、丧鼓);我们各级曲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34人,其中,国家级4人、省级9人、市级21人。拥有夏雨田、何祚欢等等这样一批全国曲艺名家。曲艺类的表演团体有武汉说唱团、市区文化馆等等这样一些国有单位,此外,我们还拥有一批优秀民间班社和基层表演团体。
三是政府重视,曲艺传承生态良好。武汉市历来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将曲艺的保护传承纳入武汉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扶持。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对曲艺传承发展给予了政策保障。武汉说唱团是全国少有的曲艺类项目集中的非遗保护单位,是国有专业曲艺艺术表演团体,拥有3个国家级项目,4个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该团都市茶座曲艺剧场位于汉口历史文化街区内,是“全国非遗曲艺书场”。
本次全国的非遗曲艺都将到武汉市来展演,作为武汉本土的非遗传承项目而言是一个向其他地区学习的非常好的机会,一方面我们要坚定自己的非遗传承项目,要传承好。此外,还得要博采众长,把全国其他地方非遗曲艺项目学习好,表现形式利用好,再来进行我们自己的曲艺项目创新。谢谢!


Q

中国妇女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国家图书馆“年华易老,技·忆永存——非遗记录工程成果展映月”这个活动每年都会举办,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请问今年的展映月结合这一主题会有怎样突出的设计?


图片

霍瑞娟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谢谢您的提问。展映月从2018年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它旨在面向社会公众、面向相关从业者展示非遗记录工作的成果,对非遗代表性项目及其传承人的展示和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本年度的“展映月”我们也做了突出的策划和安排,如果说特点,我想在内容的组织上,在组织形式上,在宣传推广上都有一些新的亮点。
一是展览内容上,重点体现我国履行《公约》的成果。本次“展映月”活动我们将结合我国非遗保护经验及传承人记录工作的优秀成果的实例,系统展现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名册的43个项目所对应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记录成果。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我们入选了35项,在急需保护的名录中我们入选了7项,还有在优秀实践名册中我们入选了1项,我们预计将推出80个记录片的成果影片和大家见面。
二是组织形式上,我们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业界联动力,我们广泛调动基层图书馆共同来开展联展联映和系列主题活动。本次“展映月”我们也邀请到了全国的各级各类图书馆作为联合的主办单位,在统一的展览展映资源基础上,也结合各地的一些特色资源,还有各地图书馆的一些相应的地方资源,面向所在地读者和社会公众来进行相关的专题的展示活动,扩大记录成果推广的覆盖面。目前,已有近200家图书馆确定参与。
三是推广模式上,我们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是以国家图书馆为主会场,以各地图书馆作为联合主办单位的进行联展和联映,同步我们也和“M地铁·图书馆”主题活动,以及各地图书馆的阅读空间来进行合作,进行宣传和展示。记录工作成果也将在国家图书馆官网开设线上展示专区(ich.nlc.cn),同时并参加到云游非遗·影像展在各视频平台同步进行展映。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谢谢!


Q

光明日报记者:

“云游非遗·影像展”已经举办多届了,近几年也有很多新媒体平台加入其中,请问今年的影像展活动有哪些新玩法?


图片

胡雁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的影像展播跟往年相比,有三个特点:一是平台进一步扩大限免范围和时间,列入专区的精选展播资源限免时间从6月9日专区上线起将持续至6月底。二是精选青少年模式资源。将精选百部适宜未成年人群观看的非遗影像,加入各大网络直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内容池,让优秀传统文化滋润青少年美育培养,培养小小非遗守护人。三是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下活动相呼应,依托平台资源优势,鼓励网友上传我身边的非遗活动、参与互动讨论,让更多社会公众关注、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非遗和生动的保护实践,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腾讯视频“云游非遗·影像展”专区汇集《中国非遗·穿越时空,与你相遇》《过年的画》等,并将实现移动端、网页端、客户端等多端覆盖。腾讯新闻开设“云游非遗”专题,腾讯视频号通过#云游非遗·影像展等话题,带动用户广泛参与。爱奇艺在PC端和移动端搭建专题页面,推出影剧荟萃、记录传承、综艺大观、活力再现四个板块,以站内非遗、传统文化类影视剧综艺内容为主,结合限免片单《茶界中国》《讲究》等精选内容,集中展现手工技艺等方面的非遗影像。优酷影像展专区,将集中展映站内已有非遗相关影像《尺八一声一世》《了不起的匠人系列》《指尖上的非遗》《谷雨中国》《端午奇妙游 2022》《大宋朝点茶》等。哔哩哔哩将发起“人民的非遗在这哩”专题活动,从美食区、科普区、生活区、手工区等分区优选优质视频稿件,并聚合站内非遗纪录片、传统文化主题晚会等优质影像内容。
抖音将联动站内知识垂类,上线#非遗奇遇记 短视频征集话题,推出特色活动“抖音非遗奇遇卡”,邀请用户通过完成知识问答、短视频观看、主题直播预约等任务,获得主题卡片,把非遗内容与当代年轻人兴趣点相结合。快手通过“快手有非遗”话题,联动站内非遗、文化类达人发布征集视频,引导用户分享自己身边的非遗故事、展示自己的精彩手艺;以“快手正能量”官方账号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点活动进行推送。酷狗上线“云游中国 打卡非遗”主题活动,以活动主题歌单、非遗主题直播等内容,带领网友线上云游,欣赏精彩传统非遗音乐、国风潮流音乐。新浪微博将设置#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话题和#非遗在身边#活动话题,以双话题联动政务、媒体、文化大V等各类账号,配合整体宣传计划进行活动热度打造。


Q

央广网记者:

请问一下,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老百姓共享非遗成果的好机会,各地群众也都非常期待能参与其中,今年有哪些特色活动,群众如何参与?

图片

胡雁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


感谢您的提问。我们鼓励各地根据地方特色引导广大民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一是参加阿里巴巴、京东、抖音、快手、唯品会等平台举办的“非遗购物节”,开展非遗产品网络销售。各地也将搭建非遗产品线下展销平台,创新文化消费场景,推动文旅消费恢复。二是通过设立美食市集、美食街区,集中展示非遗魅力,在遍布城乡的餐馆、摊位、档口开展非遗知识普及和让利惠民活动。三是持续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在景区内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等活动。
在全国98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中,各省区市梳理了300余项活动予以重点推广,其中:北京市西城区将举办“京城非遗耀中轴”活动,发布北京市非遗优秀传统文化符号、中轴线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等;吉林市将举办“讲述自己的故事”非遗人手机短视频线上展播,通过非遗保护工作者、传承人群的视角讲述非遗保护传承故事;江苏常州将举办“非常味,一起嗨”——非Yi般的舌尖之享,联合常州老字号饮食制作企业、重点星级旅游饭店参加举办非遗美食饕餮宴活动;浙江在台州市举办“浙里有请”“浙里百戏”“浙里百味、浙里百工”“浙里百变”等特色活动;河南在南阳举办非遗展览、展演、购物、美食、云游等线上线下活动;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举办湖南非遗展示体验月活动;重庆市举办“寻找小小传承人”非遗公益研学活动;甘肃在酒泉举办甘肃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等系列活动。
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将建立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题,展示重点活动及各地活动情况。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省级非遗保护中心、非遗馆也将通过官方网站、两微一端等渠道发布本省(区、市)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信息。各地也会以丰富多样的形式,通过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及社交媒体、直播平台、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全媒体传播、多渠道推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吸引引导广大群众参与非遗参观、体验、品鉴、研学等活动。



图片


图片

张旭霞

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广大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特别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长期关注和支持,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报道“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助力新时代非遗保护与传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