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聊城非遗故事会(三)《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发布时间:May 25, 2020 | 作者: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语言艺术,它运用口头语言充分发挥其丰富的表现功能和概括能力,创造各种艺术形象,展示瑰丽的想象,表现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远古时代起,民间文学就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劳动、宗教和其它民俗活动而产生和发展,并成为人们生活中进行教育和文化娱乐的重要形式。现在学术界一般也称民间文学为“口头文学”、“口头传统”等。聊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众多的民间故事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影响了一代代人的观念和生活,讲述非遗故事,弘扬水城文化,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水城过去那些事儿。

秃尾巴老李,即黑龙江龙王,山东阳谷县张秋镇北海子村人,其父母纯朴善良,和睦乡里,人到中年,竟未生育。后来得神仙赐一鲤鱼,方才有孕。怀胎年余,生下一肉球。其父大惊,疑以为怪,操刀砍下,肉球成为两半,从里面爬出一条蛇来。其父更加惊讶,深以为怪,欲除之。又操刀砍下,断去一截尾巴。此时屋外雷电交加,蛇化作一条黑龙腾空而去。因三江四海,五湖八渎皆有人掌管,黑龙暂住张秋东南一古潭内于是后人称之为黑龙潭。                                

    若干年后,东北白龙江龙王小白龙兴风作浪,祸害百姓,黑龙听说后,很是气愤,于当地除掉了独霸一方,横行乡里的恶霸白眼狼后,来到北方,在东北山东老乡的帮助下,打败了小白龙,执掌北江,从此白龙江改名为黑龙江。黑龙为了感谢东北山东老乡的帮助之情,每过江船只,必有山东人执掌,或有山东人搭乘。浪平船稳,水波不兴,否则浊浪排空,惊险无比。因此,到现在也流传开船问答“船上有山东人吗?”“有山东人,我是山东人。”黑龙自古潭走后,张秋家乡人才知黑龙前后,因其俗家姓李,人们习惯称之为“秃尾巴老李”每年四月初一在显惠庙前唱戏,届时从东北回家,趴在预先给他准备好的盘子里,观看给他唱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