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培训】鲁西运河流域民间歌曲
发布时间:Jun 5, 2020 | 作者:
京杭运河承载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经济、艺术等文化信息,在我市横贯阳谷县、东昌府区、临清市,全长97.5公里。曾经运河的畅通使沿河地区文化空前发达、市场繁荣,留给后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运河流域民间歌曲便是这众多遗产里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生动记载了运河人家的生活劳动习俗。
山东省民间音乐最早记录目前已知的是1951年由渤海人民文工团、渤海军政文工团采集,苗晶编著(山东籍,是较早对山东民歌进行系统研究的专家),华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渤海民间音乐选集》。其中歌谣一百九十六首、戏曲十首、乐曲十三首,是山东前渤海行政区民间文艺的珍贵资料。
关于鲁西运河流域民间歌曲的专业记录最早始于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编印了《山东民间音乐舞蹈资料——山东省群众文娱活动会演大会特辑》,最早对山东地方小调、说唱歌曲、器乐曲、锣鼓曲、戏曲曲谱进行了整理。1978年,由苗晶编著的《民族音乐·山东民歌部分》将山东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秧歌、儿歌、叙事歌、大型民歌七种体裁,并对其艺术特点进行了论述。1982年,其论文《山东民歌与外省民歌的交流》论述了山东民歌与外省民歌的互动关系。1983年,其著作《山东民间歌曲论述》对山东地方民歌进行了地域性的划分。由其记谱、云峰记词的《山东民间音乐资料》记录了13首胶东渔民号子、13首山东民间歌曲。1987年,其论文《论山东劳动号子旋律》是最早的对山东劳动号子的专题研究。《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编纂的集成类资料,对包括运河流域的山东民歌、曲艺、戏曲、器乐进行了概况性的介绍。
聊城市民间歌曲较为全面的搜集整理是1981年由山东省聊城市艺术馆编印的《山东省聊城地区民间歌曲选集》,共收录二百零一首民歌,分新词、历史、号子、生活、演唱、秧歌、其他等六大类,其中运河号子就有八首。
鲁西运河流域民间歌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是我市珍贵的文化遗产。只有进一步挖掘创新,才能更好地去传承发展,将沉寂于书面的曲谱搬上舞台,使鲁西运河流域民间歌曲舞台化、立体化,只要赋予它新时代的气息,就必定能够成为聊城市文化百花园中最为灿烂、最具区域特色的音乐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