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志愿者征文选登(第一期)

发布时间:Oct 21, 2020 | 作者:


书香伴海韵,美景沁人心

宁彩羽 16岁 聊城市第一中学

古城腹地,光岳楼南;安然坐落,与世无争;古色古香,别有雅致;青翠掩映,石板蜿蜒;时光浸润,厚重沉稳;求知目光,生动非常——此则海源阁之大观也!何其有幸于志愿服务中来此,感受社会喧嚣中难得安守的静谧与美好。

手持摄像机,尽己所能记录帧帧美景。

走进外借部,便是一幅忙碌的景象——一车车的图书不间断地徘徊于采编部和外借部之间,志愿者怀抱本本叠加的图书找寻其归所,不时踮起脚尖,胳臂向上伸展,以将书本如小鸟归巢般轻轻放入书架。下午三四点钟,正是读者往来密集之时,志愿者们悉心帮助有困难的读者,他们热情而单纯的笑容似定心丸,安抚了读者焦急的心情。

走出外界部大门,移步到采编室,空调屋内的清凉干爽瞬间被迎面席卷而来的热浪所掩盖,摄像头前也覆上了一层薄雾。顺着石板小路前行,转弯,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层层堆积宛若座座山峦起伏跌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志愿者的欢声笑语仿佛绿树点缀着青山,使狭小的采编部别有一番韵味。

漫步迂回,再次进入外借部大门,循木色扶手伴青石台阶踱步上升到二楼,“宁静”一词都不足以表达它的静谧,让人不忍心打扰。阅览室与自修室仅有一墙之隔。半透明门帘上模糊勾勒出排排书架的轮廓,掀开门帘,轻声进入阅览室,便看到志愿者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打包期刊,略显生疏,却不乏仔细与认真。缓缓打开自修室的门,匆匆拍下寥寥数张便悄声下楼,生怕惊扰了那浸润在书香中的灵魂。右拐进入技术部,缠绕的电线和台台整齐排布的电脑为古色古香的海源阁图书馆带来了现代气息,志愿者也是与工作人员一同忙碌着整理,尽己所能让图书馆尽善尽美。

兜兜转转,我再次回到了我的办公地点——办公室。一张木桌,几把木椅,负责编排文稿的四人,还有包括我在内的负责影像的二人,承载了我志愿服务生活的快乐时光。摄影闲暇之余,与他们讨论文稿词句,或典雅,或正统,有时甚至因一个标点符号争执不休,但这无疑增添了我们枯燥的修改文稿时的欢声笑语。

后几日,雨声绵绵无绝期。拍摄任务相对轻松,可我却不愿久坐屋中。携相机,伴雨声点点,在长廊闲庭信步,赏庭前花开花落,看天穹云卷云舒,书香和着美景,沁人心脾。下雨又何妨?苏子有言:“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屋檐雨落成帘,水滴砸在青石板上如鼓点作响。随雨点敲击而不时弯腰点头的青草细叶引起了我的注意,撑起伞,怀揣相机,走入雨中,镜头聚焦那在雨珠衬托下格外青翠欲滴的草叶上,抓准时机,按下快门,留下雨中生命的印记。踱步回到檐下,又注意到伞面上遍布的雨珠,找好角度,接连拍下几张,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摄影,润色文章,观海源阁美景——志愿生活的每一天都如此新奇别致。或忙碌,或清闲,或紧张,或欢笑,不论哪一帧,都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涂上了难以抹去的绚烂一笔。平生第一次志愿活动,有幸来此,累亦快乐,不求回报,洗华灵魂,乃志愿服务之至。

书香伴海韵,美景沁人心。代代藏书万千,志愿精神不朽!

这场对话,跨越百年——志愿服务有感

 

路皓远 16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                      

时值草木葱茏,万物盈盛时节。沿着聊城市光岳楼南万寿观街缓行,一所渊源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的院落,引人驻足。这里就是杨氏宅院,现代人尤其是聊城人精神上的历史坠翠——海源阁。
   当我和小伙伴们作为暑期志愿者踏入海源阁,时光的厚重和文脉的绵长,让我们的回眸和展望在此交集,不禁喟叹厚重的家风传世,岁月由此流歌。
   这所由聊城进士杨以增所建,历史遂长,岁月积淀深厚的文化场馆,其馆藏前后经由五代人悉心收藏和保有,曾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包括逾万卷宋元珍本。站在绿荫环绕的"聊城市重修海源阁筹建委员会成员名单"碑刻旁冥想,源于家乡本土的厚重文化气质以及温暖的人文情感,自然而然思忖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家风传承、回归家庭对社会的现实意义,以及每一个值得尊敬的生命,对人和社会的引领、鼓舞、启迪。

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四大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凝结着一个家族五代人的心血。从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广搜书源,到杨以增建立“海源阁”藏书楼;从杨家私人藏书以来的第三代杨绍和扩大藏书规模,到第四代杨保彝精心保护、整理书目,再到第五代杨承训于战乱之中奋力保护藏书但依然损失严重,我不仅读出了历史长河中个体虽然渺小,但伟大恰恰出于每一份渺小;更体味精神的创造、缔造和见证历史所带来的震撼。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一座城市也是这样。坐落于聊城市古城区的海源阁图书馆,既以挺拔的姿态讲述着时代的发展,丰富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坐标;更以一个家族"圣贤门中人"的自律,充实了鲁西乃至江北的文化底蕴。

有人说:“如果人世间存在天堂,那天堂一定是图书馆。”毫不夸张地说:“图书馆”就是“高尚”的近义词。现代的图书馆,对社会、对人民群众发挥着更强有力的作用,而海源阁图书馆也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成为历史与现代联系的纽带、对话的桥梁。海源阁图书馆不仅以不朽的姿态讲述着历史,更以焕然一新的面貌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