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区】问需于民,群众需求与政府供给“对上眼” ——度假区朱老庄镇文化惠民工作落地侧记
发布时间:Mar 12, 2021 | 作者:朱老庄文体站
问需于民,群众需求与政府供给“对上眼”
——朱老庄镇文化惠民工作落地侧记
3月10日上午10点,太阳绕过云朵调皮的纠缠,露出微红的脸庞,阳光洒在朱老庄镇西四李村舞蹈队长佘丽的脸上,拨去走秀的技巧疑惑,照进她的心里。在“春雨工程”特聘走秀老师穆芳丽的悉心指导下,“挺胸收腹—目平视前方—面带微笑——双手自然下垂—微八字站立——一抬二踢三落”,42岁的她已经将走秀的基本动作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培训:聚焦一个“问”字,群众的美梦“成真”
佘丽是朱老庄镇的一位普通农民,喜欢跳舞,2020年她活跃在朱老庄镇近百场文化活动的舞台上,让她过足了“舞台瘾”。“走秀用俺老百姓的土话叫走猫步,穿着好看的旗袍、和着好听的曲子、迈着优雅的步子,那是一个美呀!没想到今天城里的老师能手把手的教俺走秀,这是以前梦里都没敢想的好事哩!”带着东北口音的佘丽在2021聊城市“春雨工程”基层公共文化辅导活动暨度假区基层文化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班现场感叹道。
原来聊城市“春雨工程”基层公共文化辅导活动的通知下发后,朱老庄镇文体站在朱老庄文化生活群和朱老庄镇书记主任群等多个微信交流群中充分征求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培训意向,在广场舞、走秀和合唱三个培训项目中选择了群众意愿强、呼声高的走秀和合唱项目。
佘丽和她的队员们在2020年12月27日朱老庄镇元旦汇演活动中,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相亲》里就有许多走秀的细节。“当时我指导着队员们在节目中走的杠杠的,今天自己咋走不好了呢?”作为总导演的她疑惑了,这也坚定了她学就会有收获,下午继续参加合唱培训的决心,因为她知道,今年的演出活动他们村或许会排个合唱环节。
器材:聚焦一个“问”字,群众用的“顺手”
1月6日,朱老庄镇田海村的文化服务中心内,锣鼓声声,村两位主要干部带头上阵学习,迎接1月8日朱老庄镇锣鼓培训第二场考核。通过考核的村可以得到度假区配送的锣鼓一套,和田海村一样准备锣鼓培训考核的村还有12个。
为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满意度。朱老庄镇文体站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并于今年年初确定工作重点和培训任务,开展广场舞、秧歌、锣鼓等培训活动,推广锣鼓秧歌、健身操和健身气功等健身项目、活动内容力求群众愿意学、学的会、推广快。
“前些年群众热广场舞,上级给配音响,如今群众想扭秧歌,上级又把事儿做到了前头,锣鼓又准备好了。器材发的得心,群众用的更是顺手。”田海村干部田合龙这样总结。小到十几岁的孩童,大到八十几岁的老人,田海村三、五个村民便可凑在一起敲锣鼓。
演出:聚焦一个“问”字,群众看的“称心”
田庄的小品《婆婆也是妈》、大吴的秧歌剧《迎亲》、齐里店的三句半《新时代新农村》----这些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每到一处都是掌声不断、笑声连连。在2020年朱老庄镇29场村办消夏演出和2场重阳节主题活动中,语言类节目爆笑全场的同时,歌舞类节目更是吸引群众眼球,每场活动的节目都在20几个,演出时长都在150分钟以上,观看的群众多则上千。群众是观众、群众更是演员,演的是身边事,唱的是老的掉牙的歌,跳的是广场舞。
甄庄村消夏演出活动的酝酿和彩排期为15天,甄庄村微信群内发布举办消夏演出的通知后,该村的文化大院就成了排练场,唱歌的、跳舞的,有带着孩子的、有推着老人的,每晚都是一场小型的消夏晚会。“消夏晚会让俺村从安静的村变成闹腾的村,村里人都看着很保守、其实都有一颗爱闹腾和看闹腾的心。”甄庄村妇女主任孟红这样评价她村的消夏晚会。
“群众文化群众办,村办消夏晚会的彩排已经远远超过了晚会本身的意义,村民演的是群众想的,也是群众内心深处需求。”朱老庄镇分管文化站工作的杨韶博主任这样说,文化工作模式从“送”到“种”的转变,聚焦群众需求,问需于民,群众才会“得心”、“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