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袁楼打造红色旅游基地
发布时间:Aug 5, 2021 | 作者:


袁楼党史纪念馆
在历史上的鲁西地区,博平县(今茌平区博平镇)是建党较早的县份,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袁楼党支部成立于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1927年8月,距今已有94年的历史。
1927年7月,郭庆江带着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的使命回到家乡博平袁楼村。第一个入党者是本村青年袁果,袁果又发展袁本恒(又名袁寿晨)入党。就在袁本恒入党当天,中共山东省委委员王寅生、阳谷县早期共产党员杨一斋(又名杨耕心)来到袁楼,宣布成立中共袁楼党支部,郭庆江任支部书记,袁果、袁本恒为委员。这是茌平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党组织,时间是1927年8月。

袁楼党支部旧址
据林东华介绍,郭庆江16岁考入聊城省立第二中学。1926年该校被合并到济南北园省立高中,他也转到济南读书。郭庆江在北园省立高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同班同学杨一斋。当时是1927年春天,茌平、博平还没有共产党员,因此,同年7月毕业返乡的郭庆江成为该县历史上第一位中共党员。
袁本恒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学生时,就参加了手工业者救国团等组织,在博平组织示威大游行活动。1928年1月,袁楼村七名党员参加了坡里暴动,村民袁绍之到敌营下战表,并参与谈判和指挥。
资料显示,袁楼村不少人于1937年入党,包括林孟海李兰香夫妻、林东华的父母林孟法于海林夫妻、林孟良王氏夫妻以及林孟祥、林孟岭、林孟庆、袁本固、袁敦秀、袁运之等。林孟海的儿子林东来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时期,其父亲是联络员,借卖烧饼隐藏身份,母亲是妇救会会长,因为家里住着地下党,敌人来了,其他人往村外跑,她却抱着孩子往家跑。村民袁明绪把自己家唯一 一头毛驴卖掉,把钱交给八路军买子弹打鬼子。解放战争时期,该村50多人积极参军,还为前线送军粮200多辆次、17万多公斤。可以说,这些革命先辈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切。
1951年,袁楼村17户村民成立互助组;1952年,该村成立东方红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二年成为高级合作社。林东来说,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阿尔巴尼亚新闻公报曾多次关注,从而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后来,村里又建设了面粉厂、粉条厂等。袁楼村党支部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来源:聊城晚报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