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海会寺的传说
海会寺位于阿城镇南端,古运河东岸。清康熙年间改财神庙为佛寺。山门五间,正中题“海会寺”三字,门外左右个有一石狮。门下彩塑哼哈二将,分列左右。门里钟鼓二楼东西对峙,前殿三间有关羽神像,左右分“四大天王”。中殿三间,为穿堂式 建筑,殿中南门供弥勒佛,北间供南海观音菩萨。后殿为佛寺正点,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正中供如来佛之身,为木雕彩绘。左右分列十八罗汉。殿前东西禅堂各五间,正殿东西为两个自成体系的院落。西元主体建设为“大悲阁”,供千手千眼佛,东院主体建筑为方丈阁和藏经楼,方长阁为一塔院。寺内有汉柏数棵,为全国其它寺院少有。据说康熙年间由南方经运河北运的3尊樟木大佛像本来是别的地方定做的,运至阿城后船行不动,意为佛祖看重此地风水,于是不走了,欲留阿城兴建寺院。适值一个南方举子去北京赶考,路经此地,见此情景,遂立下誓愿;此番赶考得中,日后特来进香,如若落榜,情愿在此出家。后竟落榜,便自此落发当了和尚,法号海会,因他和巡抚刘公有交宜,说动刘做了大施主,创见了海会寺。据寺碑和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东阿海会庵比丘(和尚)隆性,从金陵(今南京)募造大佛3尊,运到阿城后,几十个人都抬不动,于是满街上的人说佛要降福保佑此地了。这里原来有个众商奉祀财神的3间小庙,便把财神改祀南关,将庙改为寺来供奉佛像,并按隆性之意取名海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