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北宋年间,寿张(当时叫王陵店)城南十多里处的白岭村,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少年,父亲不知何年早逝,是母亲白氏一个人养活他,人们都叫他白氏郎。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常受外人欺侮,为了让儿子将来能出人头地,母亲白氏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也要让儿子到邻村屈岭读书。
从白岭到屈岭相距三里,路途不远,可中间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小石桥,若从小石桥上转过去至少要多走五里路,因此学生们一般都是中午带些干粮在学校吃。白氏心疼儿子,总是早早等在河边,上下学时背送孩子过河。这日,白氏因为临近中午时有事,没能去接他,到中午吃饭时白氏郎按时回到家,白氏感到奇怪,就问白氏郎:“我没接你去,怎么和往常一样回到家的?”白氏郎道:“今儿个先生有事,早放了一会,故能和往常一样回家。”白氏不再心疑,吃罢饭,白氏要去送白氏郎上学,白氏郎道:“母亲又要做家务又要干农活,太辛苦了,以后我自己去上学就行了,不用母亲再送。”白氏听罢高兴地流下眼泪来,说道:“我儿子长大了,懂事了,你自己去上学要小心,过河要走桥,不要蹚水,免得以后落下毛病。”白氏郎答应了,高高兴兴去上学。如此过去两个多月,转眼到了初冬时节,白氏忽然发现白氏郎不但学业大有长进,而且从未因转桥多走三四里路而耽误过吃饭,感到有些奇怪,便问白氏郎是蹚的河还是走得桥,白氏郎回答说是走得桥,白氏不信,担心儿子大冷天涉水过河落下毛病,然而他每天衣鞋又都是干干净净,这其中必有缘故,白氏决定偷偷跟在后边看个究竟。少时来到河边,有一老者在河岸等候,白氏郎来到即俯到老者背上,老者背起白氏郎即涉水而过。白氏感到非常惊奇,但未吱声。中午白氏郎回到家,白氏就问那老者是谁,白氏郎道:“我也不知,两个月前你有事不能送我,这老者便等在河边,对我说你不用犯愁,我每天在此接送你,但是记住,此事不要对任何人讲。所以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此人是谁。”白氏道:“饭后你再去上学时,问问他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天天背你过河。”饭后,那老者已在河边等候,白氏郎来到,老者俯下身子去背他,白氏郎道:“老伯,你是什么人,是谁让你天天来背我的?”老者道:“此乃天机,不可泄露。”白氏郎道:“你不告诉我,从今天开始,你就不用背我了。”老者闻言慌忙道:“千万不可,我是奉了上天的旨意前来为你效力的。”“上天?上天是谁?”老者道:“也罢,我就给你透知一二,你本是未来一朝帝主,玉皇大帝让我前来伺候你的,将来还要有一百单八将下凡来辅助你。”白氏郎道:“那,你就是下凡的大神仙了?”老者道:“小神不敢称大神仙,小神是这一方土地。”白氏郎道:“原来如此。好吧,送我过河上学吧。”傍晚放学回来,白氏郎将老者的话告诉了母亲白氏,白氏听罢顿时心花怒放,心说我儿子将来当了皇帝,我就是皇太后,看谁还敢再瞧不起我!从此白氏在人前不再低头哈腰,和别人言语不投时,白氏道:“等着吧,将来让俺儿都不放过你们!”有一天,邻居家的猪窜出圈跑到白氏家地里,将庄稼毁坏不少,白氏去找邻居评理,邻居仗着有五个儿,不但不赔礼,反而将白氏轰出门来,白氏又去找村里家族长评理,家族长说道:“你一个外乡人,好不容易在此安下身,就不要计较啦。”白氏见都不向着她,气冲冲的回到家,做饭时抬头看到墙上贴的灶王爷像,便用手中的烧火棍点着说道:“灶王灶王,快点保佑我儿子坐皇上,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要是一两次也就罢了,可白氏每天三次做饭时都要用烧火棍点着灶王的画像祷告,灶王爷实在受不了了,但也没办法,因为灶王是小神,一般见不到玉皇大帝,好歹熬到腊月二十三去天宫述职,玉皇大帝见灶王爷衣衫破烂,鼻青脸肿,而且还掉了两颗门牙,便问怎么回事,灶王就把白氏每天用烧火棍敲打祷告的事说了一遍,玉皇大帝闻言大怒道:“好个不知好歹的牡丹仙子,朕本想让她到人间享受一番富贵,没想到德行这等浅薄,若她儿子将来做了皇帝,还不得弄的血腥风雨,天下大乱,命令天神将白氏郎抽去龙骨龙筋。”在旁的张天师道:“启禀玉帝,如今辅助白氏郎的文武百官早已下凡尘世,该如何处置?”玉帝道:“让赵家再执掌一段时间吧,不过赵家已无圣德之人,可寻一草头王带领众文武啸聚山头泊地,乱一乱赵家江山,给他提个醒。”张天师领命而去。后来梁山将便出了个晁盖晁(草)天王,所以他不在一百单八将之列。却说这日白氏郎像往常一样去上学,土地神早早等候在河边,将白氏郎背过河去,中午又背回来,放下白氏郎,含着泪说:“这是我最后一次背你了,今后你好自为之吧。”白氏郎道:“此话怎讲?”土地神道:“因为你母亲每日用烧火棍祷告,得罪灶王,将此事禀告玉皇大帝,玉帝今晚要派天兵天将来抽你的龙骨龙筋,我也因泄露天机受到连累。”白氏郎闻言吓得哭了,连忙哀求道:“请您救救我!”土地神和白氏郎相处数月,如今也感到有些不忍,便道:“好吧,挫骨扬灰我认了,不妨再帮你一把。今晚天神来抽你龙骨龙筋时,你只要咬紧牙关不吭声,就能保住一口金口玉言,以后说什么还能算什么,切记切记。”土地神说完洒泪而去。白氏郎回到家将土地神的话告诉了母亲,白氏也吓呆了,但又盼望侥幸逃过。母子二人晚上也没吃饭,相拥在一起呆呆发愣。刚过子时,天空忽然雷声隆隆,大雨瓢泼。白氏紧紧抱住白氏郎,就听喀嚓一声炸雷,白氏郎被凭空抓去,紧接着几个响雷过后,大雨瓢泼而下。白氏冒雨踏着泥泞去寻找白氏郎,悲呛的呼喊声在雨夜飘荡。大雨渐渐停住,白氏终于在村东一个土岭上找到了血迹斑斑的白氏郎,不由痛哭道:“孩子,都是娘害了你!”将白氏郎抱回家中,将养数月身体渐渐恢复,但从此白氏郎不再说话。白氏见儿子整天默默不语,恐日久憋处病来,便道:“孩子,你和娘说说话,你就是说恨娘也不要紧。”白氏郎闻言说道:“都是你坏了我的大事,我恨死你了!”谁知白氏郎话刚说完,白氏“哎呀”一声,断气而亡。白氏郎吓坏了,连忙呼唤,可白氏再未醒来。白氏郎只好把母亲葬在村东土岭上,后来人们便把此土岭叫着白岭。白氏郎埋葬了母亲,剩下自己孤苦伶仃,村里再无亲人,便决定去流浪。想找个盛水的东西,见门后有个葫芦,便上前摘了下来,抬头看到灶王爷像,不由心中大怒道:“都是你禀报玉帝,坏了我的大事,急了我把你装到葫芦里!”白氏郎话刚说完,就见一溜烟,灶王爷被装到葫芦里。白氏郎大喜,心说:“我这金口玉言还真管用,我当不上皇帝,也不能叫你们这些神仙安宁。”于是他逢仙装仙,遇神装神,三山五岳装完了,等装到泰山时不知装了多少神仙佛道。泰山碧霞祠的碧霞元君见白氏郎已装到泰山,心说:“这个小冤家,这么做也太过分了,若不制止他,说不定要装到我头上来呢!”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遂变成一老妪,左手挎饭篮,右手提水罐等在半山腰。少时白氏郎爬到半山腰,累得口干舌燥,见前面有一老妪提着饭篮,便上前求口水喝,碧霞元君道:“我这是给我儿子送的水饭,我与你喝了我儿子就要渴着,你又不是我儿子,我为啥给你喝。”白氏郎道:“我又不给你喝光,你可以再给你儿子送去嘛。”碧霞元君道:“你喝一点,我儿子就得少喝一点,除非你认我为干娘,我才让你喝。”白氏郎口渴难耐,连忙口称“干娘在上,请受孩儿一拜”。碧霞元君让他喝过水,然后隐身离去。白氏郎手持葫芦一路装到山顶,来到碧霞祠,他对着碧霞元君塑像,还是按照原来说的话说道:“你这老奶奶,为啥不帮我当上皇帝,你给我……”白氏郎话未说完,忽听有人喝道:“好个胆大白氏郎,竟敢上山装你娘!”白氏郎定睛一看:“哎呀,这上面坐的不是刚才认得干娘嘛!”他这一害怕,浑身一哆嗦,手中的葫芦“啪”地掉到地上,葫芦里装的众神仙纷纷找泰山的洞穴躲藏,所以天下众山以泰山神仙最多。当下碧霞元君对白氏郎道:“你已认我为干娘,我不能再撒手不管,让你任意胡为,后山有一山洞,你就在里面修道吧。”白氏郎答应,后来修道成仙,人们称此洞为白氏郎洞。白岭村白氏郎所住过的宅基千百年来无人居住,而且寸草不生,有一口数丈深的水井,四季不干,以石投入,发出嗡嗡响声,神奇异常。因村东土岭子上葬着白氏,人们习惯称为白家岭子,或简称为白岭,后来渐代为村名,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