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阳谷夯歌
一地之民歌,或可反应一地人之内心世界。在阳谷,广泛流传一种叫夯歌(打硪歌)的劳动号子,其调内敛而不失高亢,沉闷而不失活泼。韵律初听似孤独无助,茫然四顾而低吟;随着节奏的加快,就有了千军万马之感,似有万马奔腾,似有千钧之力扑面而来。
这使我想到,夯歌中所反映的不正是阳谷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蓬勃向上的精神,奋发图强的精神。
源自劳动
夯(硪)通常是石头或铁饼,上穿或系一根竖直木棒作夯把,周围系几根绳子。打夯时,一人扶夯把,掌握方向和高度,其他数人用力扯绳使夯离开地面,再松绳使夯落下,夯就会剧烈撞击地面,然后重复这一动作,用作砸地或打桩。
一为统一劳动步调,事半功倍;二为排遣单调,调动情绪,夯歌就应运而生。每次夯离地时,扶夯把的人就喊出夯歌,夯落地时候,扯绳的人应号,随着夯的一起一落,众人一唱一和。
有的夯歌简单而豪放,“稳着点啊,嗨哟;不要慌呀,嗨哟;慢慢来呀,嗨哟;排着来啊,嗨哟…”。专此类夯歌人大都态度严谨,有擅长者年老后以开食杂店为生,他做的烧饼一般大小薄厚,炸的油条一般长短粗细。
有的夯歌则较委婉,“吃罢了饭来把碗丢,我到后花园里看石榴,石榴树上鹦哥叫,叫得姐妹三人泪花流…”。阳谷歌手张地将此歌搬上了央视《星光大道》,以朴实的旋律、干净的嗓音、真挚的感情,斩获月度冠军。
治水社会
夯歌何以在阳谷流行?这和阳谷频受水患有关,仅列举清末:
1855年7月,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至张秋以南,夺大清河由利津入海。
1874年,黄河决口,县南部村庄均遭水患。
1884年秋,大水冲溃寿张以东堤,北溢十多华里,沿堤村庄、庄稼被淹。
1887年,黄河在寿张城东南决口。寿张城遭水淹,官署、庙宇及居民房舍倾圯几尽。
1896年7月,黄河冲决寿张柏庙大堤,金堤南村庄被淹。居民乘筏避堤上,时值多雨,饥饿困乏,死者甚多。
(近年金堤河阳谷段洪水)
大水之后,伴随而来的是治河修筑堤坝:
954年,后周宰相李谷治水,筑 “李谷堤”。
1453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徐有贞驻张秋治河。
1492年,都察院右副都史刘大夏驻张秋治河。
1495年,刘大夏治河功成,改张秋名为“安镇”。
1722年,大学士马齐奉命治河,年底竣工。
1803年,兵部尚书费清奉命驻张秋筹办漕运,于次年将决堤堵复。
1874年,山东巡抚丁宝桢调集民工筑堤。
1884年,修筑黄河北岸大堤,长八十多华里。
1888年,续修金堤。同年修寿张护城堤,绕城长十余(华)里。
如今,阳谷境内有金堤、临黄堤、秦皇堤等多道河堤,以堤、堤口命名的村庄各有8个。笔者家乡莲花池村中横亘金堤,为防御今黄河之堤坝;村北有黄河故道、古秦皇堤,堤上密集分布4个以堤命名的村庄:张堤、闫堤、刘堤、王堤。据说秦始皇修堤时,天下无数民工运土修堤,按期走马验收,完不成的,埋尸成堤。
美国学者卡尔·魏特夫提出“治水社会”概念,认为中国由于兴修和管理大规模水利工程需要控制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于是产生了统一君主国家。暂且不论其观点正确与否,但面对自然灾害尤其是水患的挑战,阳谷人确实产生了很浓的集体主义意识。修房建墙,众邻舍都来帮忙;有人落水,路人纷纷下水抢救…
生生不息
除修筑加固堤坝,建房打地基也要用夯。阳谷地处黄河冲积平原,一无山地,无石料可采;二缺煤炭、树木等燃料,烧砖主要靠农作物秸秆;三无荒地,取土主要来自耕地,造成砖价较高。所以,以前阳谷流行土房子,土房子怕水泡,建房前最重筑高地基。而水泡后的土房子极易倒塌,就要重建。
阳谷在历史上多灾多难,不算中小型的减丁算,仅大的人口灭绝就有两次(元末明初、明末清初)。1368年,常遇春、胡大海率部追击元军过境,由于战乱,县境内人烟几绝。1641年,瘟疫流行,县内人烟几绝。
但今之阳谷,有80万人,一仰社会安定,二赖生生不息的精神。为儿子建新房娶亲,是阳谷父母一大任务。无论穷富,历史上通常是倾一家之积蓄建造新屋。打夯筑地基是建新屋的开始,也是一个新家庭的开始。
异曲同工
目前阳谷夯歌名气不大,但细品,它和一些名著、名曲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水浒传》、山东快书联系较为明显,武松顶天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精神,敢打猛虎、敢除恶霸,正是打夯一砸一个坑的精神体现,山东快书节奏也与夯歌相通。
和《白鹿原》、秦腔相比,秦腔之遒劲雄厚、自然朴实等特点,夯歌也具备。《白鹿原》中宗法制下的农民生存哲学,同样面对水患,阳谷民间组织和宗族力量也异常强大。
《白鹿原》最振奋人心的片段莫过于交农事件。1927年夏,阳谷农民以村为单位,共计6万人,持刀枪、农具向县城进发,发起围城抗捐,迫使军阀政府减免部分赋税。
和《平凡的世界》、信天游相比,信天游苍凉而宏壮,传唱之境千沟万壑的黄色高原;夯歌刚毅中饱含着沉郁,传唱之境是一马平川的冲积平原。
《平凡的世界》反映孙少平等人与命运的抗争精神,最后孙去煤矿挖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逢农闲,阳谷人就拉起地排车去山西长治、晋城、河北邯郸、河南新乡等地去拉煤。几百里路,千余斤煤,风餐露宿,渴了喝井水,饿了啃地瓜窝头,累了就在车下睡觉。拉回煤来,一部分作自家燃料,多余的卖给食堂或砖窑。夯歌是用手测量地球的厚度,地排车拉煤则是用脚丈量地球的长度。
另外,阳谷与《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所处的黄土高原还有两大联系:一者今阳谷多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之后;二者本地平原主要由黄河携带黄土高原泥沙冲积而成。
参考资料:
1、《阳谷县地名志》;
2、《阳谷掌故》;
3、《阳谷文史—庆祝建国60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
4、高文秀的博客
5、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