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建国后紫砂壶欣赏


image.png

梅桩壶:梅桩壶是仿生型紫砂茶壶,因壶身、流、把、盖形似梅桩而得名,是紫砂壶“花器”传统款式中的经典代表作,展现梅桩老干遒劲斑驳的肌理,梅枝傲骨、梅花凌寒绽放的不屈与高洁,使梅花之铁骨冰姿引起观者共鸣,感悟生命的气魄。“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喜爱,以“梅”为题材的各种造型的紫砂壶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梅桩壶造型取自梅树造型,壶身为梅桩,壶把、嘴、钮取自梅枝,更显典雅朴素之美。梅花象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几千年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布衣将相,文人雅士等无不对梅花深爱有加。


 image.png

松竹梅三友壶:岁寒三友,通常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的组合。岁寒三友,是宋代开始流行的说法,松竹梅在万木凋零之时,傲视冰雪,卓然屹立,在传统的文人观念中,一直被赋予刚直、坚毅的高尚气节,是他们坚贞节操、理想人格的载体,是君子品行的象征。岁寒三友与紫砂相遇,开启了新的艺术之旅,早在明代的沈君用就集松、竹、梅形象于一壶,开始创作三友壶。从清初壶艺名家陈鸣远的束柴三友壶,到清末制壶高手陈光明的岁寒三友壶,从一代宗师朱可心的三友壶,无不体现了文人墨客的巨大影响。而以松竹梅岁寒三友入壶,则象征高风亮节的崇高情操,高雅脱俗,历来为人们所钟爱。

image.png

 

竹段壶:“竹”是品性高洁的植物,尤其是在宜兴这样一个竹的海洋,竹,更是人们眼里口中的爱物,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竹段便是以竹为主题的经典壶型,壶身采用的是古典造型,笔直而粗壮的壶身,给人一种踏实之感,壶嘴、把、盖钮亦取竹段,生动自然,挺拔清秀。竹自清高,壶亦清高。昔有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板桥竹石图数幅,以达文人之意。今竹寓于壶,更显清雅。时而似有风轻轻徐来,时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来。

 

image.png

竹鼓壶:竹鼓壶是紫砂壶式之一,又称“双线竹鼓壶”、“双线竹壶”,流行于清至民国时期。壶身如鼓状,上出斜肩,下腹斜收,底有圈足,若一竹节;一弯式竹鞭壶流,细竹式圆形壶柄,圆弧式压盖,竹节形桥钮。


image.png

竹鼠壶:竹鼠壶为清末民初壶艺名家李宝珍首创,但李制“竹鼠壶”工艺虽精却流于繁琐,建国后,宜兴紫砂名师对李的传器进行了改进,将壶盖修平竹节减少,使器型制作便利,优雅实用。竹鼠壶造型源于清中杨凤年之竹段壶,在其原型上作些增删,壶身分三节,口面有竹节,凸出的竹筒为嵌盖,壶纽为一松鼠,壶嘴呈“之”字形曲折,并攀生一小枝贴竹叶,把与壶体成类折成方型,嘴、把间竹节细密,生态逼真,是写生摹形之物。

 image.png

 

柿子壶:柿子壶为清末民初众多制壶艺人都有创作的一款壶式,也是紫砂器型中,仿生、象形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壶式之一。据《尔雅》,柿子有七德:“一寿,二多阴,三无鸟窠,四无虫蛀,五霜叶窠玩,六嘉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柿子壶是清末民初的流行款式,壶腹作浑圆的四瓣柿子状,形态饱满,寓意硕果累累,事事如意。壶盖以柿子叶纹路与壶盖融于一体,生动逼真。又因“柿”与“事”谐音,柿子壶以柿子为灵感来源,设计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意为事事如意,百事大吉。由此深受大师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