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阳谷文化普及】西湖镇62个村名由来和姓氏简介


西湖镇

    位于阳谷县城西5公里。老金线河左岸。辖41个村委会。62个自然村。有汉、回、壮等族。乡政府驻孔桥村。西湖地势低洼,类同湖泊,古称西湖坡,乡因此得名。1949 年西湖乡为阳谷县一区。1958 年为西湖乡,同年阳谷县建制撤销,归属寿张县。1961年恢复阳谷县为阳谷县西湖区。1984 年建西湖乡。

    乡境内地势低洼。土质分沙、淤两种,地下水源丰富。全线河贯穿乡境南北,齐(河)南( 乐)公路经此。

    孔桥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5公里。西湖乡政府驻地。北靠任老伍,南邻张岱。西与蒋墩接壤,东与老金线河相连。聚落呈长方形。齐(河)南(乐)公路由村中自东向西通过。交通便利。村中有一集市,古历三、八逢集。

据考,该村古名孔家寨。明万历九年(1581年),该村北建一石桥,村以桥名,后简称孔桥。
任老伍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孔桥北1公里,北靠齐庄,南邻孔桥,西与郑庄相连,东与西聂接壤,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本村建于元朝。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该村任老伍一户幸免兵燹之苦,改村名任伍。为表示是一老户人家,后易村名为任老伍。
本村为阳谷名医魏法唐故里。魏法唐,1882 年生。其祖上六世行医。法唐承家训。攻读医书,延誉于世。尤信治妇女病症。立方用药,效果灵验。方圆百里知名。1942年卒,年六十岁。遗有(妇科实验灵)手稿一部。
郑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北1公里。北靠齐庄,南邻蒋墩,西与苏王董接壤,东与任老伍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郑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郑庄。
雷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南2.5公里。北部曹庄,南邻费庄,西与贺庄接壤。东与高庙王乡新村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雷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雷庄。
月堤
位于阳谷县城西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北5公里。北靠鲁庄,南邻赵庄,西与莘县尚楼接壤,东与明堤西干渠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相传,元朝建村。本村北边地势较洼,时有水患。为防水灾。在村北修一道月牙形土堤(古称秦皇堤)。因村建堤旁,故名月堤。“月堤环向”旧列”阳谷八景”之一。
尹洼
位于阳谷县城西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北靠月堤,南邻赵伯升。西与赵庄接壤,东与门坊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尹牲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此处地势低洼。故命村名为尹洼。
门坊
位于阳谷县城西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北2.5公里。北靠翟庄乡新庄。南邻岳庄,西与尹洼接壤,东与武海相洼。聚落呈长方形。乡村公路由村东通过。交通方便。
据考,明初,此地为阳谷至大名府通道,路旁设一些坊子,招徕过往行人。一些买卖客商常在此地食宿,称此处为门面坊,后简称门坊。
武海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北靠翟庄乡刘华,南邻胥庄,西与岳庄接壤。东与翟庄乡张乾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武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当时此地有水似海,故以姓和海命名为武海。
赵伯升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北3公里。北靠尹洼,南邻苏王董,西与郭寨接壤,东与齐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明初洪武年间。山西洪洞迁民赵伯升居此。乐善好施,帮人解难,乡邻敬之,公推为首。便以赵伯升自为村名。
西孙楼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北靠郭寨,南邻李店。西与金线河接壤。东与苏王董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明初洪武年间,孙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命名孙镇。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因和别村重名又处阳谷城西。故更名为西孙楼。
李店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府地西北3.5公里。北靠西孙楼,南邻田王楼,西与金线河接壤,东与苏王董相连,聚落呈长方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李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并开一店,故命村名为李店。
郭寨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北靠赵庄。南邻西孙楼,西与莘县李坊隔金线河相望,东与赵伯升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郭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为了防盗,用树枝围村一周,故命村名为郭寨。
小赵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北4.5公里。北靠月堤,南邻郭寨,西与莘县高堂相接。东与尹洼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赵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赵庄。后因人少村小,且东部亦有一赵庄。故更村名为小赵庄。
齐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北1.5公里。北靠岳庄,南邻邦庄,西与赵伯升接壤。东与雷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齐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齐庄。
岳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北2公里。北靠门坊,南邻齐庄,西与赵伯升接壤,东与胥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岳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岳庄。
胥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北靠武海。南邻西聂。西与雷庄接壤,东与翟庄乡张乾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胥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命村名胥庄。明进士胥洪诰的故里。胥洪诰。明万历戊戌科进士,历官刑部主事。
段桥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北4公里。北靠阳谷县通用机械厂,南邻邵楼,西与俞楼接壤。东与国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段姓由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城西四里处建村。为方便四方行人,造福子孙,建桥一座,遂取村名为段家桥。后简称段桥。明进士段复兴的故里。段复兴,明崇祯甲戍科进士。官陕西庆阳兵备道。
俞楼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北4公里。北靠翟庄乡张乾。南邻陈庄,西与胥庄接壤,东与段桥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俞姓由浙江绍兴迁此建村,后盖一楼房。以姓加楼字命村名为俞楼。
陈家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北4公里。北靠俞楼,南邻齐(河)南(乐)公路,西与胥庄接壤。东与段桥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陈姓由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城南街。后为耕种方便。迁于阳谷城西三里处建村,以姓命村名陈家庄,又简称陈庄。
苏王董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北2.5公里。北靠赵伯升。南邻田王楼,西与西孙楼接壤,东与郑庄相连。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苏、王、董三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在东边建村的称苏园子,西边建村的称董庄。中间建村的称王庄。土改时,为便于管理。三村合称苏王董。
西聂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北靠胥庄,南隔齐(河)南(乐)公路与皂角刘相望。西接任老伍。东与东聂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聂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称聂庄。后聂氏亲戚徐姓在聂庄东边建舍立家。人称东聂,此村遂称西聂。
东聂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2.5公里。北靠胥庄。南隔齐(河)南(乐)公路与老董庄相望,西邻西聂。东与邵楼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山西洪洞迁民聂姓于此建村。称聂庄。后聂氏亲戚徐姓在聂庄东边建舍立家,人称东聂。
邵楼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4.5公里。北靠国庄。南邻陈庄。西接老董庄,东与城角王庄相连。聚落呈矩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邵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后盖一楼房。以姓和楼命名为邵楼。
国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北5公里。北隔齐(河)南(乐)公路与阳谷镇西汉庄相望,南邻邵楼。西与段桥隔齐(河)南(乐)公路相望。东与阳谷镇西关相连,聚落呈矩形。
据考。该村为明朝末年建村。原名王海,以王姓和地势低洼而很名。至清朝时,王姓人少,国姓人口增多,遂更村名为国庄。
城角王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5公里。北靠阳谷西关,南邻张楼。西与邵楼接壤。东与侯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王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命村名为王庄。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因位于阳谷西南城角处,更村名为城角王庄。
侯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5.5公里,北靠阳谷县造纸厂,南邻南关董,西与城角王庄接壤。东与阳谷南关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侯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年间。侯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庄,以姓命村名为侯庄。
烈士侯继龙的故里。侯继龙。1919年生。自幼在学校就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8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任阳谷县谷山游击队指导员,1940 年牺牲。
老董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表3公里,北隔齐(河)南(乐)公路与东聂相望,南邻皂角刘。西与孔桥接壤,东与赵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分为老董庄东、老董庄西,两个村委会。
据考,明初燕王朱棣南征,董姓将军随军南下,路过此处住宿。因年老不便从战。便辞职在此建村。命村名为老董村。
赵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3.5公里。北靠邵楼,南邻崔王庄,西与老董庄接壤,东与陈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陈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陈庄。
西孙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北靠田王楼,南邻俞楼,西与新金线河接壤,东与东孙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孙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称孙庄。后人口淅多,分成东、西两个村庄。1949 年为方便称呼,居东称东孙庄,此村居西,称西孙庄。
东孙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南2.5公里。北靠田王楼。南隔齐(河)南(乐)公路与赵王楼相望,西与西孙庄接壤,东与蒋墩隔齐南公路相望。聚落呈正方形。
解放后,由于人口增多。村落逐渐扩大。孙庄分东、西两村。此村居东称东孙庄。
田王楼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2.5公里。北部苏王董,南邻东孙庄,西接金线河。东与明堤西干渠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田、王两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后王姓盖一楼房,故取村名为田王楼。
张楼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5公里。北靠城角王庄,南邻钟海,西隔明堤东干渠与陈庄相望,东与南关董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张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家境富裕。盖一楼房,故命村名为张楼。
蒋墩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南1.5公里。北靠齐(河) 南(乐)公路,南邻马庄,西隔齐(河)南(乐)公路与东孙庄相连,东与张岱毗邻,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蒋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地势高亢,亦靠东北至西南一条洼地。故命村名为蒋墩。
南关董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6公里。北靠侯庄,西南邻张辛庄,西与张楼接壤,东与阳谷南关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董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紧靠阳谷县城南关,故命村名为南关董。
张辛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5公里。北靠张楼,南邻阳谷镇董希贤,西与钟海接壤,东与阳谷镇南三里隔阳(谷)金(斗营)公路相望。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朝永乐年间。山西洪洞迁民于阳谷县城南三里处建村,因位于钟海村东。取村名东钟海。后因本村无钟姓。1940 年由本村教师张玉珀以居民姓改村名为张辛庄。
张岱
位于阳谷县城西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南0.5公里。北靠孔桥。南邻曹庄,西与蒋墩接壤。东与皂角刘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张岱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此人处世老成,为人厚道,后家境日富,乐善好施。解人危难,附近群众为表敬意,以其名字称村名为张岱。
曹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南1.5公里。北靠张岱。南邻雷庄,西与赵王楼接壤。东与金线河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曹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曹庄。
皂角刘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北靠老董庄,南邻曹镇。西与张岱隔老金线河相望,东与西王庄相集。聚落呈长方形。
据传,明永乐七年(1409 年), 刘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在一棵大皂角树下建村,故命村名为皂角刘。
钟海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5公里。北靠张楼,南邻大门。西与崔王庄接壤,东与张辛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钟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地势低洼。雨季积水似海,故命村名为钟海。
崔王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南3.5公里。北靠赵庄。南邻西门庄,西与西王庄接壤,东与钟海相连。聚落呈长方形。有乡村公路由村南向北通齐(河) 南( 乐)公路。有小学一处。
据(崔氏族谱)记载。清道光年间(1821 -1850 年). 夜、王二姓先后迁此。初命村名王庄。后因崔姓人口剧增。故改村名为崔王庄。
西王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
驻地东南3.5公里。北靠老董庄,南邻曹集。西与皂角刘接壤,东与西门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王姓由山西洪洞迁至阳谷城西建村。故命村名为西王庄
西门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南4公里。北靠崔王庄。南邻曹集。西与西王庄接壤。东与大门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建村。因处大门村西,故命村名为西门庄。
大门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南4公里。北靠钟海。南邻阳谷镇后陈集。西与西门庄接壤。东与阳谷镇董希贤相连,聚落呈矩形。
据(门氏家谱)与碑文记载。门姓于明朝时建村,称门庄。至清末时,人口增多,有的居民便搬往村外建舍,逐步形成聚落。后因村西有一小门庄,俗称此村为大门庄。解放后曾为区、乡政府
赵王楼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北隔齐(河)南(乐)公路与东孙庄相望。南邻杜庄。西隔齐(河)南(乐)公路与俞楼相接。东与马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传,明初洪武年间。赵、王两娃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赵家富裕,盖了一座楼,经与主家协商,以姓和楼命村名赵王楼。
杜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北靠齐(河)南(乐)公路,南邻席庄,西与俞楼隔齐(河)南(乐)公路相望。东与赵王楼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杜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杜庄。
曹集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北靠西王庄。南邻小门庄,西与高庙王乡北新村接壤。东与阳谷镇后陈集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曹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当时此地为集市,故命村名为了集。
小门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东南3.5 公里。北靠曹集,南邻高庙王乡赵庄。西与高庙王乡刘四河接壤,东与阳谷镇前集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门氏族谱)记载。明初洪武年间,山西洪洞迁民门姓建村名门庄。后一部分居民从门庄迁此定居,逐渐形成聚落。因村较小,故命村名为小门庄。
马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南2.5公里。北靠曹庄林场,南邻小许庄,西与杜庄隔金线河相望。东与贺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马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马庄。
小许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南3公里。北靠马庄,南邻张庄。西与杜庄隔齐(河)南(乐)公路相望,东与贺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1956年。许姓由本乡马庄迁此定居。名许家庄。因村小人少,故又名小许庄。
雷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北1.5公里。北靠岳庄,南邻任伍,西与齐庄接壤,东与西聂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雷姓由山西洪洞迁此立村。以姓命村名为雷庄。
贺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南2.5公里。北靠曹庄。南邻辛庄。西与马庄接壤。东与雷庄相连。聚落呈矩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贺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贺庄。
席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北与俞楼隔齐(河)南(乐)公路相望,南邻马刘庄,西与莘县冯窑隔金线河相望,东与杜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席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席庄。
马刘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北靠席庄,南邻莘县前刁坊,西与金线河接壤,东与张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马、刘两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命村名为马刘庄
辛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南3公里。北靠贺庄,南邻高庙王乡苦水王,西与张庄接壤,东与高庙王乡南新村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辛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以姓命名为辛庄。
费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市2.5公里。北靠雷庄。南邻辛庄,西与小许庄接壤,东与高庙王乡南新村相连。聚落是正方形。马庄支渠由村前穿过,村东有乡村公路,自南向北通乡政府驻地。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费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以姓命村名为费庄。
张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南3.5公里。北靠小许庄。南邻白庙,西与马刘庄接壤。东与辛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张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张庄。
白庙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南4.5公里。北靠张庄。南邻庄海,西隔新金线河与莘县后刁坊相望。东与高庙王乡孟刘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传,店朝时有一白衣大土云游至此。观此地为一风水宝地。遂盖庙宇一座。起名“白衣庙”。以庙会形成集市。后山西一白姓高人来此做买卖。为方便生意。在庙西立舍安家。逐渐形成聚落,以白衣庙称为村名,后简称白庙。
庄海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南5.5公里。北靠白庙,南邻莘县郭庄,西与莘县陈庄隔新金线河相望。东与高庙王乡孟刘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庄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地势低洼,雨季积水似海,故命村名为庄海。
西关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南6公里。北靠高庙王乡苦水王。南邻范庄,西与莘县郭庄隔金线河相望,东与高庙王乡东关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关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居住。以姓冠以方位命村名为西关庄。
范庄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南6.5公里。北部关庄,南邻高庙王乡徐山斗。西与葛庄隔金线河相望,东与高庙王乡东关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范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范庄。
俞楼
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西湖乡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北靠西孙庄。南邻齐南公路,西与莘县后店子村隔金线河相望,东与赵王楼隔齐(河)南(乐)公路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传。明初洪武年间,俞姓从浙江绍兴迁此建村。后盖一楼房,故命村名为俞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