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炉熏鸡就是这样的一道美食,在聊城种类繁多的传统名吃当中,如果说魏氏熏鸡是运河文化的传承者,那么五更炉熏鸡就是移民文化的见证者!
明朝洪武年间,中华大地的母亲河——黄河再一次水患泛滥,加上连年战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农耕荒芜的情况需要时间恢复,所以,许多地方灾荒连连,人烟稀少。于是朝廷决定从情况相对较好的山西洪桐县等地移民到灾情较重的山东、河南等地。移民队伍在老鸹窝大槐树下集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槐树移民。
张姓兄弟就是此时跟随移民队伍来到聊城的。由于官府规定同族同姓不得迁往同一地方,于是弟弟改姓刘,并如愿以偿的和哥哥一同留在了聊城市阳谷县。第二年的中秋时节,弟弟五更起床,打算煮只鸡去看望十里之外的兄长,忽然看见厨房里有梨木,便有了用梨木做柴生火,以寄离乡之情、思亲之苦的想法。结果到兄长家里品尝时,发现别有一番风味。
后来这一做法逐渐被人们模仿起来,在当地渐渐形成了中秋节送熏鸡的风俗。因为是张氏兄弟五更起床生炉火熏制,所以得名五更炉熏鸡!
2004年5月“五更炉熏鸡”在山东省名优食品大赛中荣获优秀产品称号,被山东省经贸委评为优秀地方名吃。如今更是走出国门,出口日本、新加坡、瑞士、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五更炉熏鸡带着祖先的人文密码,走过数百年的时空隧道,来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它传承的独特工艺仍然滋养着人们的舌尖和味蕾,它讲述的文化记忆仍然栩栩如生,它代表的思念和祝福仍然感人肺腑。五更炉熏鸡,不仅是一道地方美食,更是一段动人心弦的移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