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民族的一个象征,它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随着旅游时代的到来,一些散落在村落中的古迹也慢慢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每一座古迹一定程度上都反应了一个甚至多个阶段的经济、文化,其背后更是蕴藏着数不清的故事。
在山东聊城阳谷县坡里庄有一座结构完备、功能齐全、建筑精美的天主教堂,这座教堂也是鲁西最大的一座教堂。这座教堂于1882年由德国传教士开始兴建,当时正值光绪初年,国门打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一些西方的传教士希望通过文化在精神上感染中国民众,于是从沿海到内地开始纷纷建设教堂。
1889年教堂建成,1909年附属设施全面完工,建筑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为哥特式建筑,被罗马梵蒂冈教皇认定的主教区。教堂坐北朝南,由8栋西式洋楼相互连接组合而成,有大教堂、修士楼、修女楼、育婴堂、修道院等等,可分为19个院落,300余间楼房。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坡里暴动,建国初这里被改建为学校使用,保存相对还算完整。
教堂在荒废几十年后如今正在被修缮,内部有许多建筑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堆放着古砖和沙石。站在其中,环视四周西式风格的建筑,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西方天主教文化氛围,仿佛置身在欧洲的大教堂中。遥想一百多年前,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突兀地矗立着这样一个建筑,与邻近的低矮的平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想必每一位从此路过的行人都会好奇这里面是做什么的。
当时的天主教堂不仅仅是传教的场所,也是一种福利机构,老人、孤儿、残疾人均可以到这里讨取生活,甚至还有一些小学生在这里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这座教堂在当时也确实救了无数穷人孩子的命,那时穷人养不起孩子,会把孩子放在教堂门口,会有传教士从窗户观看,如果确定无人回来抱走孩子,他们就会收养。
整座教堂建筑规模宏伟、壮观,工艺精制、构思巧妙,是中西方建筑的代表作。但因年久失修,楼梯和部分房屋的砖墙大多破落不堪、岌岌可危。在教堂最后的一个院落,是一些传教士和教徒的坟地,十几个墓碑立在土地之间,有些碑刻上面有十字架,代表着天主教文化的葬礼。
这座教堂还有着另外一段历史,1928年在中共鲁西县委领导下,在此发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省最早的一次农民革命活动—坡里暴动。建国后,这座教堂又被改建为学校使用,“阳谷师范”、“阳谷三中”、 “阳谷六中”、“阳谷小学”等等。
时光飞逝,教堂渐渐湮灭在岁月的烟尘中,从当初的气势恢宏到今日的残垣断壁,事物就像人一样,一旦被废弃不用,就会已很快的速度老去。对于这座有着特殊意义的古建筑,当地应该加大维修力度,而不是小修小补,应该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