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阳谷】《博济桥记》


博济桥,阳谷县城一古石桥焉。桥身长八米许,宽五米余。风吹日晒,岁月剥蚀,石桥通体斑驳陆离,尽沧桑矣

微信图片_20220117093531.jpg

吾及弱冠,求学于县城之庠,距石桥约一里半地。石桥昔时处百姓院舍篱落之间,自西一坎坷村道与之相属,时而风起尘扬,或有萧萧瑟瑟之声。旁多枯柴,多生杂树,间或荒凉遗墉。桥东西向,基础几为泥土所掩,南北尚有沟壑轮廓,然残柯落叶岁积月累,水久不复流焉。石桥两侧各有望柱,柱顶有石狮,形态各异,煞是可爱。望柱间有石栏板,雕有各式图案。相问于白发翁媪,俱言石桥古已有之,或曰黄髫小儿时节以竹为马,飞扬跳脱,嬉戏于河畔。

微信图片_20220117093541.jpg微信图片_20220117093535.jpg

玩琉球 跳皮筋

石桥极精致,后知悉其状。其望柱十二,石栏板十片,刻浮雕图案有八仙过海、寿星下棋、天马行空、柴王推车、铁杵磨针、离任留犊等。桥皆石砌,构以卯榫,浑厚古朴,细密严谨。桥下三孔,孔顶雕龙,北端龙首,南则龙尾,姿态若游水中,栩栩如生。有耆者曰:曩者石桥四周各雕一虎,伏身静卧,气势威猛,惜今不复存耶。桥建于万历二十五年,迄今四百余年矣。时维二十世纪末,城区改造,桥周围建一广场,百丈之内,商贾云集,店肆林立,一派烟火生意盛象。石桥亦得完好庇护,且加以修葺,熠熠而生辉焉。

图片




县志·桥梁志


《县志·桥梁志》载:博济桥处县城东门之外,乃寿张抵东昌南北通衢也,岁久洼下,逢雨注水,致道路梗塞,因之修桥。依此可断,博济桥乃阳谷城旧时交通要道,日长月久,其通民众数尤甚也。然所留姓名者,唯笪一顺耳。笪公一顺,明万历年间为阳谷县丞,时已年逾花甲。公居官清廉,俭素行絜,莅任时驶一牝牛驾车而来。报皇恩浩荡,体民瘼所在,公衣宵食旰,怜贫恤苦,克己奉公,布袍脱粟。为官三年,开挖河道,兴修水利,财资所耗,尽为民知,分毫无所损。当是时,笪公屡出没施工之地,细察工程,且与民夫挖土搬石,数累以仆。任期遇阳谷大旱,粮食歉收,公鬻其家当,以资百姓,士绅商贾感其诚,皆捐资购粮。公任时牝牛生一犊,及解任日,仍令仆以牝牛驾车而去,轻车简从,毫无辎重,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耳。还顾饯行百姓,见小犊随从,乃令仆强留犊于邑,牛犊母子相顾,哞哞哀鸣,百姓无不垂泪。公曰:犊生于阳谷,食此邑之草,当留此邑。仆从乃将幼犊送一农夫。邑民感念清官,遂将笪公高行刻于石桥板栏,即“离任留犊”也。因笪公故,此桥亦名“廉桥”,后人慕其名多有瞻仰者。

嗟夫,阳谷古邑,名流俊士多耶,天下英豪,与之结缘者众矣。或才华绝伦,或技艺超群,或富比陶朱,或一顿足而城摇邑动者多矣,而笪公独留美名,何哉?好官为民,民爱好官也。

转自:今日阳谷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