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东昌府区】东昌非遗系列说之 东昌府木版年画


历史上,东昌府木版年画分布于今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区内东关街、清孝街,以及堂邑镇许堤口、梁水镇大赵等城镇乡村。

聊城(古时为东昌府)与潍坊杨家埠并称山东民间两大画市,代表着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系统,很早就在国内享有盛誉。东昌府木版年画色彩鲜艳、构图饱满、造型粗拙古朴、乡土气息浓郁,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制作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微信图片_20220414090740.jpg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在今阳谷张秋开办了三家画店,经销年画、门神。后来,这三家之一的“刘振升画店”迁往当时东昌府的东关清孝街,生意兴隆,业务发展很快,而后各地商贾蜂拥而至,竞开画店。到清末,东昌府的清孝街、铁塔寺一带有作坊二十多家, 它们大都资金雄厚,业务范围广泛,并且储备了大批的画版,常年开工印制。因为价廉物美,生意兴隆,又地处京杭大运河岸边,南来北往的船队载着各地的商贩纷纷前来订购。民国时期,东昌府木版年画达到鼎盛时期。从鲁西平原到山东各地,从晋、陕、冀、豫到东北3省,都有东昌府木版年画的销售市场。

微信图片_20220414090829.jpg

2019年东昌府区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

东昌木版年画采用凸版手工印刷。它从刻板到印刷成画需四道工序:

一、画师起稿和定稿后,用白描法画在毛边或薄绵纸上;

二、刻工将画师定稿用粉糊反粘在刨平的梨木或杜木板上,留画稿墨线剔去空白处,完成墨线版;

三、画师将墨线印出的画样,再在画样上点出颜色,刻工再按点出的不同颜色,刻制出彩色套印版,一般不超过五块;

    刻版工具有:平口刀、圆口刀、斜口刀、扁铲、木锤等。

四、印刷工将每幅年画的墨线和套色版准备齐全后,开始将五百张纸压在刷印画案的固定位置上,再把画版仰放在纸的左边,用手翻纸,蒙在涂匀颜料的画版上,右手用板刷刷画版上面的纸,如此一张一张在固定位置上,将纸刷完,然后再换另一颜色版,依样刷完纸张后,再换一版,直到全部完成一幅画后为止。刷印色彩的次序是:先印墨线,次黄色,再蓝色(蓝、黄二色套印呈绿色),紫、橙、大红、有的最后套印金粉。

印刷工具有:印刷台板、鬃刷、调色盘等。印刷的作品有“单摇钱灶’、“大金灶”、“大粉灶”、“南天门灶”,门神“关羽”、“秦琼”等三十多个品种。特别是民间传说“灶君”的神码有72种之多。

微信图片_20220414090956.jpg

东昌府木版年画将年画、门神画二者融为—体,既具有年画的艺术风格,又起到门神作用。其构图简洁,人物突出,刻画夸张,情调高昂,整体感强;人物造型眼形窄长,鼻梁鼻翼瘦窄,形象丰满质朴;线条刚劲、流畅、圆润,弧中有直,柔中有刚;色彩柔和、鲜明、古朴。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其勾绘线条,朴拙而生动,清秀而简炼。取材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描写劳动生产的耕织图、小渔家乐、戏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福禄吉庆之类的吉利画等。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人物,如“天仙配”、“武松打虎”、“钟馗”等;二是选用呈祥、喜庆、欢快的吉庆内容,如“双喜临门”、“麒麟送子”等。东昌府木版年画历来只有“草版”,即只印不画,全部用木版分色套印,可用红、黄、灰、青、黑5种基本色,最多的为七色八版。整个画面五彩缤纷,装饰性强。人物面部不着色,使其形象更加突出醒目。

东昌府木版年画,是东昌府及周边地区社会生活现象的历史积淀,有着深远丰厚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美学、考古学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在民族传统造型艺术方面,它又是彩陶、青铜器、画像石、石刻线画、宗教壁画等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延续。因此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