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辞海》:阳谷县阿城镇是阿胶的原产地


阿㬵原产地是阳谷!


翻开建国后的《辞海》,查太阳的“阳”字,再查它的组词“阳谷",这些《词海》在解释“阳谷”一词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这个阳谷县的阿城镇是阿胶的原产地”可是这个荣誉被东阿县拿走了!这个问题不能单纯怨东阿。历史上只有阿城镇会制作阿胶,取阿井之水,用“黑身子、白肚皮”的驴皮熬制的驴皮胶才叫阿胶。旧社会,朝廷要派专人监管,工艺不得外传,产品不能外销,直贡朝廷。
解放后,阿胶才得以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并销往港澳。一九五八年大跃进,阳谷阿城为了提高产量,把阿城镇的阿胶工匠集中到一块,成立合作社,只求产量,忽略质量,用杂皮制作阿胶,被香港《大公报》曝光,从此阳谷阿胶停产。
七十年代,东阿县上马阿胶,欲用阳谷阿城镇的阿胶井水熬制阿㬵,因阿胶井被破坏未成,只好用纯净水熬制,并在国家注册成功。后阳谷县也想恢复阿胶生产,但必须按照东阿县注册的标准和工艺生产,阿胶井成了可看不可用的文物。

七十年代未,阳谷县在阿胶井原址恢复阿胶生产,但是,也不能使用阿胶井水。《国家药典》把阿胶原产地写成东阿。东阿阿胶在各方面确实好于阳谷,实事求是地讲东阿与阿胶原产地无关。东阿之所以叫东阿因为是阿邑之东,这个时候的东阿也不在现今的东阿,而是平阴的东阿镇。置东阿县一直到建国前夕,县址一直在平阴东阿镇。

一九四六年初国共两党达成恢复黄河故道的协议。抗战初期,委员长为了阻缓日军南下速度,炸开花园口黄河水夺淮入海。恢复黄河故道后,本来由共产党管理的东阿县就被放在河东,在国军枪口之下,为避免国共冲突,共产党主动将东阿县机关迁至归东阿县管辖的铜城镇,负责管理老东阿县的河西地区,仍称东阿县。这与东阿县生产阿胶没有任何关联。
阿胶原产地确实是阳谷阿城镇,这一点毋庸置疑!

文/万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