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舍利宝塔名字的由来


说起舍利宝塔,在临清那可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它是临清人心目中家的象征寄托着临清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舍利宝塔位于临清市城北,卫运河东岸,有着400多年的历史,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通州燃灯塔、杭州六和塔、镇江文峰塔并称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大名塔。

据《临清州志》记载:“州人柳佐起建舍利塔,九级,九年成”。柳佐为什么要在这里建造宝塔?又为什么将塔命名为“舍利宝塔”呢?这里面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话说明万历年间,临清州内有一个大柳庄,位于大运河畔。庄里住着一户柳姓人家,父亲柳晓是位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膝下有一子名柳佐,自幼聪慧好学,四、五岁识《千字文》、《百家姓》。十二岁那年,柳佐就考取了秀才功名,四年后又以乡试经魁的成绩考取了举人功名。什么是经魁呢?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在考试中得了一个单科第一名。一时间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更有文人墨客拜访交流,或吟诗答对、或论经释道。

时光荏苒,大比之年将至,柳佐准备进京赶考但在家静心读书。这时,想到了临清北水门外运河边上的永寿寺。由于柳家一向乐善好施,经常给永寿寺布施一些香火银钱所以,柳佐征得方丈同意搬到了永寿寺寄读。

话说这永寿寺西傍大运河,寺内古树参天,肃静清幽,是个寄读怡人的好地方。

自来到永寿寺,柳佐早起晚睡,刻苦用功,有时与方丈探讨一些对人生、佛法的感悟,从中学到不少佛学哲理。

一天深夜,天气异常闷热,柳佐正在烛光下专心读书,突然一道亮光在窗外一闪而过,柳佐一惊,抬头向窗外看去,没发现什么。“难道是我看书眼花了”。柳佐没有去理会这些,又捧起书看了起来。不大会儿,又有一道金光在窗外闪过,柳佐感到非常奇怪,他放下手中的书,伸伸懒腰,慢步来到院内,就在这时突然大雄宝殿前院有数道金光自地面射向天空。柳佐心中一惊,心想,这是何物在放金光。随后慢慢地探寻过去,想落实个究竟。可是,来到放金光的地方搜寻了个遍,也没有发现异常的东西。柳佐心想,不可能呀,刚才明明看到了金光四射,怎么来到近前就什么也没有了呢?顿时心中更加疑惑。

一夜未眠终于熬到了天亮,柳佐带着一肚子疑问,方丈讨教。

方丈说:“听以前的老方丈讲,当年隋炀帝乘龙舟通过永济渠时,驻跸永寿寺,赐给本寺舍利子一颗,本寺历代高僧方丈将其视为镇寺之宝。后来,为了安全,上代方丈把舍利子藏于地宫之中。”

柳佐说道:“哦,原来是佛舍利子在发光。”

方丈接着说“这是祥瑞之光,见者如意遂愿,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谢谢方丈指点。”柳佐回答道。

天气转凉,进京赶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可是,柳佐没有忘记老方丈的那句“如意遂愿”的偈语。这天晚上,柳佐读完书,来到放射金光的大雄宝殿前院,跪拜于地,默默祈祷:“阿弥陀佛,请保佑我此次进京赶考金榜题名,他日我定在此修建宝塔一座。”

柳佐辞别了家人,在临清太平渡口搭上了一艘进京的漕船。由于是顺风顺水,十多天便来到了京城。

会试期间,柳佐在考棚文思泉涌,有神助。会试张榜,临清州柳佐榜上有名,同时,一起进京赶考的临清举子方元彦、汪应泰、王都也榜上有名。在这次丙戌开科中,临清州的举子高中四名,文运名列前茅。

据《临清州志》记载“柳佐,万历丙戌科进士”,“柳佐历任县令、御史、工部侍郎、工部尚书”。按现在的说法工部尚书就是水利部、建住部的部长。柳佐为官多年,始终没有忘记进京赶考前在永寿寺的许愿,还愿成了他多年来的心结。万历三十九年,也就是柳佐考取进士二十六年后,柳佐回到了家乡临清,他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积蓄全部布施给了永寿寺,用此款在寺里修建宝塔一座。

在宝塔奠基时,柳佐对大家说出了自己多年的秘密“是舍利子保佑了临清文运昌盛市肆繁荣,修舍利宝塔是我多年的心愿

最后,大家一致赞同此塔命名为“舍利宝塔”,时任山西按察使的临清籍进士王成德欣然为舍利宝塔题写了塔额。

建塔期间,更有不少朝廷重臣、社会名流前来布施资助。在柳佐的督理下,用了九年的时间,临清舍利宝塔终于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