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徐庄铁丝编织技艺
徐庄在1955年以前是徐苑的一部分,之后徐苑分为两个自然村,南边是苑庄,而北边就叫徐庄,并一直沿用至今。徐庄和与其他村庄并无太大差异,也基本是以农耕为主。经查阅,历史上的徐庄没有出现过达官,也没有出现过巨贾,更无出现过文化名人,只是最近20年村里的“龙脉”被打通了,相继出现了“鸣扬四方的企业家”和“才高八斗”的洋博士,同时也出现了舞文弄墨、雕龙画凤的艺术家,和一大批工艺精湛的民间编制手艺人。
说到编制手艺人,经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老人口述,得知徐庄的编制手艺人最早出现在1897年左右,距今已有120年的历史,据了解当时的大环境是中国现代民族工业刚刚起步,平常百姓家开始出现了一些带洋字的生产生活用品,如洋火、洋壶、洋盆、洋㲈、洋油等。尽管如此但那个年代物资相对还是比较匮乏,人们的生活中总少这缺那的,人们开始利用现有的材料来创造一些市场上没有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徐庄的人们创造了用铁丝编织的篮子、笊篱、灯罩、鸡笼、牛笼嘴等物品,并把这些创造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大大的方便了生活所需,也提高了农业生产,这正印证了“创造来源于生活”实践这句话,我想这也体现了徐庄人们的勤劳与智慧。至于徐庄的铁丝编制,具体是哪个人的创意和想法,已经不能考证,只是听村里老人们讲:正森、正林两兄弟耕种比较多,是个好农把手,而且常常编铁艺,经推论他俩应该是徐庄最早的编制手艺人了。当然之后因为村子比较小,整个村子的人们相处比较融洽,这种铁丝编制手艺就传遍整个村子,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促进着农业生产,以致徐庄的编制成为方圆几十公里的绝活,其他村的人们也来徐庄学习,这种铁丝编制技艺应该是那个年代徐庄了不起的创造与创新了。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徐庄的一些工艺相对成熟的工具开始流入市场,比如手工笊篱、铁丝篮子等,这些产品开始成为本地颇有名气的徐庄造,甚至有些出远门的人们开始会带两把笊篱去用或送人。这种家家户户利用编织搞副业的历史延续到1997年左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徐庄造的这些实用生活品被机器生产所代替,慢慢的淡出人们得生活和生产。
项目申报地区:聊城市东阿县
项目保护单位:山东东阿九禾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朱成华、朱士玉(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