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程楼程氏豆腐皮
程楼程氏豆腐皮
提起高集镇程楼村,人们便会不自觉想起程氏豆腐皮。
程氏豆腐皮颜色淡黄,薄如纸,韧如皮,清香爽口,是当地的名吃,在鲁西、泰安、北京以及东北三省久负盛名。人们做过一个试验,取一叶程氏豆腐皮,平铺于地上,用脚踏、用车轧仍完好无损。据村人说,程楼程氏豆腐皮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一百五十多年来,程氏豆腐皮也因一直延用祖传工艺,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保持着老口味而倍受现代人们的喜爱。“老工艺,老口味,百吃不厌!”但凡外地人来高集,程楼豆腐皮是必须要带上一些回去的。
人们对程楼豆腐皮的认识,往往对程楼村的来历,十分感兴趣。其实从前,程楼并不叫程楼,而叫盐家村,几户姓盐人家,一直默默无声,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在这里已经居住了几百年。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妇人,衣衫褴褛地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一路乞讨来到了这里,他们是宋代大儒程颐程颢的后人,从山东文登避难来到这里。程氏后人日子会越来越好,慢慢地超过盐家。人们便把此地叫成了程盐村了。稍后程家出了一位文化人,名叫程治中,老先生在程盐村里办起了一家私塾学校,因程先生学识渊博,教导有方,周围一些富户人家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私塾里学习文化。其中,朱海村的朱鼎衍就在程治中的私塾里读书。朱鼎衍后来考取功名,在清政府中担任要职,高升至为工部尚书,成为当时政府里举足轻重的人物。还有一个人物,就是孙光祀。
孙光祀的姑姑就是程盐村人,因其姑姑年轻守寡,孙光祀便被父亲送到了这里,一边与姑姑作伴,一边在程治中先生的私塾里读书学习。童年的这段经历,对孙光祀的影响非常之大,一是他遇到了程治中这位难得的好老师,二是他的姑姑,也是知书达礼之人,对他倍家疼爱,却在学习和为人处事上严加管教。后来,孙家遭难,被满门抄斩,孙光祀正好逃过一劫。清顺治末年,孙光祀考取进士,历任吏、户、礼三科给事中,通政使司右通政,最后升至兵部大司马。孙光祀在顺治与康熙两代皇帝下为官,身居高官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年幼时姑姑的养育之情,与恩师的栽培之恩,出资在程盐村为他的恩师和姑姑各修建了一座楼,两座楼均为青砖石木结构,高五层。
清朝时期的南京到北京的官道就经过这里。南来北往的人们,从远处看去,两座楼一东一西,一高一矮,相互映衬,甚是壮观,也确像母子一般,人们称作母子楼。自从两座楼建成之后,盐姓人氏渐迁出绝户,程盐村就改称程楼村了。解放前夕,我解放军为了阻止还乡团北上,把两座楼扒了,把石料与木料运去修筑了工事。
大约在清嘉庆和道光年间,程楼村有一程姓先祖,开始生产豆腐皮,他为人聪慧,集当时众家所长,独创了别具风味的程氏豆腐皮,因薄如纸,韧如皮,豆香清纯,且易于存放,名扬乡里。据说程氏豆腐皮还曾被地方官员当作贡品送入皇宫,颇得皇上和王公大臣们的喜爱,从此,程氏豆腐皮便世代相传。而且因独家秘方,传男不传女。如今正宗程楼豆腐皮生产,仍然是家庭作坊式的传统工艺,生产的数量非常有限。正因为如此,市场上冒充程氏豆腐皮的比比皆是,但对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
项目申报地区:聊城市东阿县
项目保护单位:高集镇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程振旭(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