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图书馆 | 二十四节气: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观刈麦》白居易
“芒种芒种,有收有种。”这是一个关于收获与付出的节气。
《周礼》有:“泽草所生,种之芒种。”郑玄注:“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
芒种时节,“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故称“忙种”。马永卿《嬾真子录》有:“所谓芒种五月节者,谓麦至是而始可收,稻过是而不可种。”
芒种风物
一候“螳螂生”,二候“䴗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芒种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此时,树荫浓、绿叶厚,荷塘中的早莲已经绽放出尖尖花蕊,“莲塘艇子归不归,柳暗桑秾闻布谷'。”“格格水禽飞带波,孤光斜起夕阳多”,“水极晴摇泛滟红,草平春染烟绵绿”。水光浮动,烟岚织绿,动静相衬。
青梅煮酒
雷雨惊忙刈禾田,丝丝绢绢祭花神。
青梅煮酒论朝夕,朱翠相染苋登堂。
曹操与刘备两人,在青梅时节煮酒,边饮酒边谈论天下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流传至今。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中有如下描述:“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由此而来。不过,青梅只是下酒之物,而煮酒则是粮食酒的别名。
以青梅为佐酒之物是一种例行的节令性饮宴活动。青梅被苏东坡、晏殊等许多知名文人喜爱,是风雅之士的象征。晏殊《诉衷情》词:“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在江南,正月开花的梅树结出梅子,至五、六月间,乃是梅子成熟的时候,芒种煮梅是自古至今时兴的特有习俗。尤其是青梅煮酒,酸梅醇酒,相得益彰,不仅增加酒的清香,饮之且不易醉。江南人家至今保持着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的习俗。
祭饯花神
四野时雨菱歌长,庭木奇声发幽香。
际海农桑烘穗海,红楼祭花众闺欢。
古传,芒种之后,诸花凋残,花神退位,人们便会隆重的为她践行,以示感激,期盼来年再会。《红楼梦》中,对此风俗有详实的描绘:
“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黛玉葬花这经典的情节,便是发生在芒种这日。
芒种时节,人们一边收获幸福,一边种下希望。
老一辈的人常说,“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也是芒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祖辈的生活智慧里,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在于活得长久。农耕如此,人生亦然。
愿你也能为自己种下一亩心田,芒种芒种,愿你不慌不忙,精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