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知家乡——阳谷城隍庙


image.png

老城隍庙遗迹已无,图为狮子楼景区玉皇庙)

旧时,城隍为一城的保护神。有城一定有城隍庙,所以城隍庙是每县城都有的。

阳谷城隍庙坐落在大隅首西南方向、文庙东邻,今酒厂东边面粉厂处,已无遗迹。城隍庙的主要结构有正殿、东西屋、山门和后楼。大门有门楼三间,门前是前后门,过道两边有一丈多高泥塑的哼哈二将,青面虬髯,怒目逼人,是城隍爷的两个得力门军。

  进去大门,有一个小院,走过小院就是二门,也是三间,没神像。二门里东西两边都有瓦屋,靠二门的东西瓦屋里每边有6个泥塑的站像,据说是侍候城隍爷的;再往里靠近正殿的东西屋内,每边有5座泥像,叫十殿阎君,这是次于城隍爷的头面人物,每个塑像之前都有香案桌子。在十殿阎君之前,塑有体形较小、各种姿态的鬼怪形像,有吊死鬼,有布袋鬼,有到阳间捉人的无常,有二鬼锯解人的,有用磨磨人的,阴森可怕,使人看了毛骨悚然。大殿正座是木质精雕的城隍像,头戴乌纱,身穿蟒袍,脚穿朝靴,手持笏板,很像一个正襟危坐的明朝官吏。它的膝盖处装有弹簧等物件,如有人一按膝盖,像活人一样大小的城隍便突然站起来,不知道的便吓一跳,正殿城隍的西边,有四个泥朔一人高的站像,说是城隍的随身待卫。大殿之后,有一座三间的二层楼,据说是城爷家属住的地方。庙内有一道人,就在此楼居住。楼西头有一便门,经常关着,进庙一般都是走前门。

庙内画着很多赏善罚恶的壁画:在阳间行善做好事的,到阴间骑马坐轿,走金桥,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在阳间做恶损阴德的,便被锯解、磨磨,过奈河桥时,被恶鬼夜叉打在河中,受尽种种残酷的折磨,以示阴阳相通,善恶必有报应。


  全县的乡贤野老,以进城给城隍爷烧香为名,结成“老人社”,规定每人拿多少钱,高利放出去定期收回。每年凑冬春庙会时来一次大集合,到庙内烧香、看戏,吃公饭,热闹几天就回去。平时烧香的人很多,庙前有不少卖香箔纸码的。正殿城隍爷前的香案桌子上有一个磬,桌前放着一个笸箩,来人进庙烧香时有道士主持,敲磬念经。进香的烧完香磕完头就往笸箩里扔钱。腊月初一和正月初一,还有很多人去上供。此供由道士收,不再带回。古历五月十八和十一月二十一日是城隍庙两个大的庙会,每到庙会时,都在城隍庙前戏楼上唱戏4天,会上进庙烧香的人就更多了。五月十八天气炎热,有不少人为了给亲人或自己消灾造福,亲自给城隍爷打扇,以显示自己的诚心。
  每年夏天举行一次隆重的“打吊”活动,就是由县衙门组织一帮子人,由吹鼓手头前引路,抬着城隍爷游街,观看的人很多,是何用意,不清楚。
  民国17年(1928),北伐军到来以后,冯玉祥的一个团长陈广川(外号陈二杠子)驻阳谷,当时的县长是吴夺标,拉倒了城隍庙所有的神像,并把城隍爷的头安上个木柄当敲钟的锤子。民国十九年,薛传峰的人占了阳谷,自称军长,他曾重修过一次城隍庙,很简单,并没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后来在城隍庙的后楼上成立了平民小学(两班),主要由中共地下党员赵凤升和王筱湖负责。最后因为城市的规划重建现在已经淹没在历史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