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家乡——剪纸
阳谷李楼村一些上年纪的老人现在仍然流传着剪纸的手艺,他们做出的剪纸美观大方,十分漂亮,充满着喜庆气氛。

相传在汉朝时期,刚刚发明了纸不久,有一位书生,十分落魄,家里有一位身体不好的妻子叫似玉,还有一个6-7岁的男孩叫碧玉。这位书生很有才,却没人赏识。而且手脚比较笨,干别的不在行,无力赚钱养家。幸好妻子帮人做衣服赚点钱,才得以艰难度日。使人欣慰的是,碧玉十分懂事,小小年纪就知道帮助母亲烧饭洗碗,从来不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吃的玩的。
时值天色已晚,仅有的米给老人熬了粥,书生心里为了晚饭发愁,又不便说什么,索性拿出笔来在一张拣来的纸上写个“福”字。
老人家不等一家人说什么,又从怀里掏出一些钱来说:我看的出,你们能把最后一碗饭给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人,就说明你们一家是一个德善之家。你们目前所遭受的一切,其实也算是劫数吧!现在也算应该过去了。我这里有一点钱,你们拿去买点米,让你的妻子和孩子过一个好年,你的妻子从此以后也不会得病,你的孩子以后也会有很好的前程,而且我一会儿告诉你的妻子,怎样才能把一般的字变成这种东西,你把这种“纸”拿到集市和那些富贵人家那里,肯定会卖一个好价钱。说着就把这门手艺的技巧传授给了似玉。
此时书生一家才明白遇到了神仙,于是赶忙跪在地上,连连叩谢。老人家说:我受一位神仙之托,来到人间,察访德善之人,传授这项谋生技能。看来我们之间有缘分,你们也是可托之人,望你们慎言守信,发扬光大!说完即飘然而去。从此,剪纸手艺在这一带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