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家乡——七级古渡
七级古渡
正是得益于七级古渡口的繁盛,名人墨客多驻足于渡口之上,咏诗作词,描述古渡之盛况。明朝弘治、正德、嘉靖年间,阳谷的几位乡贤名流就写有多首咏“七级古渡”诗作,从诗中可看出当时运河和七级的繁荣景象,如“冠盖风云集,楼船日夜通”“为言万里客,此处是通津”“云帆万里拱神州”等句。七级不但是转运漕粮的地方,也是客人往来停留的地方。 古码头 七级古码头位于镇中桥北侧,2011年3月,省文化考古所发掘出土,在其《重修渡口石磴碑记》碑上记载,于乾隆十年(1745年)重新修建,距今266年。此码头属民间集资修筑,乾隆年间,七级运河兴旺,其时运河一线的水工设施多有维修。同时,还发掘出土大量瓷器碎片,瓷器以青花瓷、青瓷为主,有少量的白瓷。七级镇古码头被列入“201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七级北大桥位于七级镇中心古运河之上。桥头有一镇水兽,桥南5米处为古渡原址。该桥重建于1958年,桥虽然不是运河古渡,但其桥面,雁翅、桥墩均由古石刻构筑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及史料价值,桥分两函,宽16米,深5米,雁翅长7.5米,桥头有一卧式镇水兽,为古渡口原物,古渡在该桥南5米处,有遗址尚存,渡口已被拆除,台阶埋于地下。 1999年4月19日,北大桥遗址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