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我把二十四节气讲给你听”系列活动--处暑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全世界具有重要且广泛的文化认同价值。

为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二十四节气,阳谷县图书馆特别推出“我把二十四节气讲给你听”系列活动,敬请持续关注。

image.png


李全杰,10岁,来自有声语言艺术培训学校。就读学校:阳谷县明德小学,爱好:口才,读书,特长:朗诵、主持
音频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jmshT8nRIS-cbPTCke-IMw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此时的大地,一阵阵秋风,令人气爽神清;一枚枚落叶,编织着美好的画卷,一粒粒谷物,收获的不仅仅是喜悦。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许多地方的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人们不辞劳苦,抢抓农时古人认为,随着天气不断转凉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但丰收的日子也渐渐近了。
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这种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每一个节气都是有灵性的,它是大自然的密码。“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陆游的这联诗,是对处暑节气最生动的描绘。天上的云彩疏散而自如,温柔而恬静;田野正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让人的心绪进入了一种自由而又冷静,寞落而又奔放的氛围。
处暑时节,天气渐渐转凉,注意早晚添衣,饮食调养方面,可增咸酸少辛辣。建议多食用梨、百合、莲藕、荸荠等食物,多喝水、多喝粥,预防秋燥。合理增加睡眠时间,中午适当小睡,缓解秋乏,秋高气爽,宜在早晚进行适量锻炼,注重自我调节,使情绪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