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家乡——会盟台
阳谷城一重要观瞻地,为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议政富国的地点。
秋前卢之盟、僖公三年齐宋江黄会于阳谷,此盖其会盟台也。经考证:春秋时,阳谷古城在今阳谷县城的东北三十里(安乐镇前后屯村与于营村之间)。后,隋置阳谷县时将阳谷古城作为阳谷县城,后为避水患,阳谷县城几经迁徙,于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定于今址。后为纪念春秋时期的阳谷会盟,经文化嫁接,在阳谷城门南偏右百米处(南关村北偏西)堆一土丘,谓之会盟台,“文革”时期被损毁。1987年,原址西500百米处重建(县造纸厂对过)。台基为正方形,占地2500平方米;高14~15米;台顶亦为正方形,约100平方米。上植松柏,台前有重建会盟台碑记。为阳谷古八景之“盟台遗响”。
柴世需(明,邑人,曾任工部员外郎)诗曰:城南古盟台,岑寂今如此;和风动平畴,落叶明秋水。
张应奎(明,举人)诗曰:霸业浮云尽,荒台蔓草平;齐人知此意,何用结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