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我把二十四节气讲给你听”系列活动--白露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全世界具有重要且广泛的文化认同价值。

为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二十四节气,阳谷县图书馆特别推出“我把二十四节气讲给你听”系列活动,敬请持续关注。

image.png


蒋本鑫,10岁,来自大象口才教育,就读于阳谷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爱好:朗诵、读书

白露音频:

白露.mp3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中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