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你知道阿胶的发源地在哪里吗?
阿胶因“阿”而得名,是山东特产的名贵中药,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等功效。在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即将阿胶列为滋补强身之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称其为“圣药”,民间将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
阿胶发源地在阳谷县阿城岳家庄一带,由傅氏和尚发明,发明年代约在战国至秦之间,阿井至今仍完好,阿胶先用牛皮,后诸皮皆用,至唐宋,牛、驴皮成两大主流,清至今渐以驴皮熬制、牛皮制作的称为黄明胶。
传说唐朝时,阿城镇上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当家的叫阿铭,妻子叫阿桥。他家原是穷苦人家,靠阿铭和父亲到外地贩货为生。曰子过得挺红火。阿铭和阿桥成亲五年后,阿桥有了身孕。不料,阿桥分娩后因气血损耗,身体虚弱,卧病在床,吃了许多补气补血良药,病情不见好转。阿铭听人说天上的龙肉最好,地上的驴肉最佳。心想,让阿桥吃些驴肉,也许她的身体会好起来的。于是,就叫伙计宰了一头小毛驴,把肉放在锅里煮起来。谁知煮肉的伙计嘴馋,肉煮熟了,便从锅里捞出来吃,其他伙计闻到肉香,也围拢来,这个也说尝尝,那个也说真香,围住肉锅下了手。他们越吃越不解馋,一锅驴肉不大会儿全进了伙计们的肚里。这下,煮肉的伙计着了慌,拿什么给女主人吃?无奈,只好把剩下的驴皮切碎放进锅里,倒满水,升起大火煮起来。熬了足有半天工夫才把皮儿熬化了。这伙计把它从锅里妥出来倒进盆里,却是一盆浓浓的驴皮汤,汤冷后竞凝固成粘糊糊的胶块。伙计尝了一块,倒也味美可口,不禁喜出望外,暗想,干脆把这驴皮胶送给女主人吃,她若问起来,就说煮的时间长了,驴肉化在瓦盆里,变成这样子了。伙计想罢,便把驴皮胶端去给了少夫人。女主人平时喜吃素食,不曾吃过驴肉,尝了一口,只觉得喷香可口,竟然不几餐便把一瓦盆儿驴皮胶全吃光了。几日后奇迹就出现了,她食欲大增,气血充沛,脸色红润,有了精神。
说来也巧,事隔年余,那位伙计的妻子也分娩了。由于伙计家贫,妻子怀胎期间营养不足,生产时几次昏厥,造成分娩后气血大衰,身体虚弱,危在旦夕。伙计急忙请来做郎中的舅舅开了许多补药,吃了也不管用。伙计忽然想起阿桥吃驴皮胶那回事儿来。于是,便将头年煮驴肉熬驴皮的事儿向阿铭阿桥夫妻细说了遍,并向他们夫妻借一头毛驴。阿桥见伙计为妻子重病着急的样子,便向丈夫说:“咱家有那么多毛驴,不如给他一头试试,尽咱东家之谊。”阿铭听阿桥说得有理,便点头应允了。伙计牵了头毛驴回家宰了,把驴皮熬成胶块给妻子吃。果然不几日,妻子便气血回升,肤肌红润,大有起色了。自此后,驴皮胶大补、是产妇良药,便在百姓们中间传扬开了。
阿铭阿桥开始雇伙计收购驴皮熬胶出卖,生意十分兴隆。有些庄户,见熬驴皮胶有利可图,也相继熬胶出售。但只有阿城当地熬出的胶才有疗效,其他地区制作的没有滋补功能,渐渐地引起了纠纷。官司打到县里县太爷带着郎中先生来到阿城勘查,经过实地探测,发现阿城镇水井与期他地方水井不同,比一般水井深,水味香甜,水的重量也深重许多。县太爷明白了:驴胶补气补血,除驴皮之外,还赖此地得天独厚的井水,于是下令:只准阿城镇百姓熬胶,其他各地一律取缔。后来,县令将驴皮胶进贡唐王李世民。李世民赏给年迈体弱大臣,吃后都称此胶是上等补品。李世民大喜,差大将尉迟恭巡视阿城,尉迟恭来到阿城,赏给阿铭阿桥金锅银铲,召集匠人将阿城井修葺一新,并在井上盖了一座石亭,亭里竖立了石碑。至今,碑文“唐朝钦差大臣尉迟恭至此重修阿井”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