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我把二十四节气讲给你听”系列活动--立冬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全世界具有重要且广泛的文化认同价值。

为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二十四节气,阳谷县图书馆特别推出“我把二十四节气讲给你听”系列活动,敬请持续关注。
image.png

沈祎菡,八岁,阳谷县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性格随和,自信、乐观、积极向上,兴趣爱好:画画、跳舞、看书、交朋友。

getvoice.mp3


立冬,顾名思义,意思是冬季的开始,一般在11月07日到11月08日之间,与立春、立夏、立秋节气一样,都是古人确定的四季的开始,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今年的立冬节气时间为2022年11月7日,星期一。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将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个地方有着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比如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以及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立冬并不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已经到来,很多地方才刚刚进入秋天。当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在观赏初冬景象的时候,而华南地区的人还在赏着“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的秋景。
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zhi)入大水为蜃(shen)。意思是说,这个节气水开始结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也都变成了大蛤蜊。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不经常见到了,而海边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线条和羽毛颜色相似的大蛤蜊(ge li),所以古人便认为野鸡到了立冬后变成了蛤蜊。
立冬时间有不少习俗,古代有贺冬、祭祖祭天的传统,现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山东等地,立冬都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自古就有“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而饺子又与人的耳朵非常相似,饺子也叫。所以,人们纷纷在立冬吃起了饺子,以防止耳朵被冻掉。俗话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形容的便是此习俗。南方地区有补冬的习俗,立冬爱吃鸡鸭鱼肉,许多家庭会炖姜母鸭、麻油鸡、四物鸡等来补充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