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故事】数来宝的来历
从前,阳谷城东杨庄有个秀才名叫杨作蔼。此人聪明过人,才华横溢,只是家境贫寒,无有银两去京城赴试。这年又到了大比之年,他从亲戚朋友那里好容易筹借到一些银两,要赴京赶考,不料途中银两被盗一空,只好空手乞讨而归。
这天,他来到一座书有“金科庙”的寺庙前,见天色已晚,便进去求宿,走进大殿,见一群乞丐正围火取暖,分吃着讨来的饭菜。乞丐们见杨作蔼来求住宿,都让他烤火,并把饭莱分给他吃。杨作蔼知道这饭菜来得不易,一再推辞。可乞丐们见他那又冷又饿的样儿,齐说:“别见外,天下穷人是一家,俺们一向是有饭大家吃,有苦大家受,也不能让你看着俺吃,饿你的肚皮。”杨作蔼见这些乞丐很重情义,一边吃着他们分给的饭菜,一边探听他们讨饭的难处。
乞丐头叹了声说:“沿街挨门婶子大娘喊破了嗓子,也要不到多少,除了挨狗咬,有的人家连理也不理呢!”杨作蔼又联想到本村乞丐要饭的情景,说道:“光喊婶子大娘有些单调,如果编些唱词,用演唱法去换得东家和人们的欢喜,不比单靠叫喊要好的多吗?”乞丐们一听,都说:“那是自然,可咱这大字不识的粗人,谁会写唱词呢?”杨作蔼说:“我倒可以帮你们写一些。”大家一听,感激不尽,于是买来纸笔,由杨作蔼编了一些押韵合仄的词儿,让大家试唱。词儿背熟了,为唱着合拍儿,有的找来骨板和竹板,缀上铃铛,边唱边打,就更加好听了,这样由喊到唱一改进,不但吸引了许多听众,讨来的东西,也就多了。不但有饭菜吃食,有的还讨来了银两。大家见杨作蔼给写的唱词作用甚大,于是便一致把杨作蔼奉为恩师,也不让他走了。每天讨来了饭菜,都由他来分吃,讨来的银钱也由他来保管分用。后来,讨来的零碎银子多了,所以大家一回来就高兴地喊“来宝啦,来宝啦!快快数数!
杨作蔼听得多了,心灵一动,于是就把乞丐们求乞的唱词,起名为“数来宝”。随着时日的流逝,和大家演唱水平的提高,不但唱词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了,而且不少人都能见情而变,出口成章,有颂扬,也有嘲讽。这种演唱渐渐地广泛流传,竟变成一种受人欢迎的民间艺术了。
后来,杨作蔼病故了,乞丐为感谢他的大恩大德,为他举行了葬礼,并还立了碑石。所以后人都称杨作蔼是“数来宝”的鼻祖。在数来宝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快书、坠子、大鼓等曲艺。这些曲艺的后人,也自称属于杨门,大概与这些曲艺都起源于数来宝,有直接的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