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刘备寻马传说
刘备(161—223年)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为人谦和、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刘备寻马传说起源于现在的徐庄镇仁义村,徐庄镇位于莘县中部,距离原武阳城不足10公里,人杰地灵,环境优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据传,三国时刘备巡察,曾在仁义村落脚,故得村名“刘备巡”。该村村民素有讲仁义重道德的先王遗风,后来地方官为之更名为“仁义村”(见<<莘县地名>>第223页)。
故事是这样讲的:刘备寻马来到仁义村,风餐露宿,一路走来,饥饿交加,筋疲力尽,心烦意乱,见到此处一大池塘,池水清清,池塘边绿树成荫,走到池边一大杨树下小憩,躺下后,池塘里蛙声不断,使其难以入睡,刘备急道:我要休息,你们不要再叫了。说来也怪,从此池塘里的青蛙再也没有叫过。此事一传十、十传百,遍及十里八乡,一到夏天,周边的群众都来观看。真是怪事连连,不光仁义村坑里的青蛙不叫,刘备休息时的大杨树也成了神树。据传,白天过往的行人到此经常迷路,夜晚两更后,树上挂满灯笼,吆五喝六,热闹非凡。一天夜间,有一木匠从此经过,被一白须老者拦住,请求帮其修缮门栏,待修完后,累的全身是汗,刚想休息,鸡鸣天亮,定神一看,原来修好的门栏竟是大杨树的根。此故事在老年人中间流传甚广,由于地理变化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原因,刘备寻马过程中休憩的池塘面积已变小,池塘边的神树也早已不见了。
刘备寻马传说透露出刘备神乎其神的人格魅力和极强的感召力,具有很强的神秘感和趣味性,丰富了中国民间故事库,是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因刘备此人的特殊性,它所附载的仁义道德思想在徐庄镇周边得到广泛传播,在当今社会仍有很积极的现实意义。该项目2009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