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降狮舞
降狮舞
山东冠县柳林镇是鲁西历史文化名镇,新中国成立之初,两部全国著名的电影《武训传》和《宋景诗》均取材于此。
柳林降狮舞虽称“狮舞”,但其实是最古老的舞蹈——傩舞。
其一:面具是傩舞最典型的文化特征,而降狮舞之“降狮人”和“狮子”均为头盔型面具。
其二:傩舞与祭祀密切相关,具有祈祷、招魂等功能,而降狮舞就主要在庙会、葬礼上表演。
其三:傩舞中动物形象时常错位,而降狮舞中的“狮子”额头上有一大大“王”字,又象虎。而舞中称之为“无名歹兽”。
柳林降狮舞由手持八卦阴阳旗的“回回”和两只狮子表演,通过“踩鼓”、“查蹄印”、“单咬”、“双咬”、“走四门”等一系列舞蹈动作,表现了一个“回回”寻找、搏斗最终降服“无名歹兽”的故事。舞蹈中“回回”有独白,还有和乐队的对话,有了傩戏的部分内容。
柳林降狮舞历史悠久,系柳林杨氏家庭于公元1770年前后从原堂邑县南邢庄学来,至今已3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政治运动频繁,降狮舞停止活动长达50余年。2002年杨乃让兄弟三人出资20000元,加以恢复,使这一珍贵遗产重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