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临清】临清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五彩将军罐


五彩将军罐

将军罐是明清时期流行的罐器之一,因为它的盖子酷似将军的头盔而得名。将军罐始见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至清代顺治年间基本定型,盛行于康熙、乾隆两代。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临清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清乾隆五彩博古纹将军罐。它高42厘米,腹径26厘米。造型敦实、器身丰满、直口丰肩、短颈平底。

870648aa474dab7ac39457aba4672cd.jpg

盖子酷似将军战盔,盖顶为宝珠钮、蓝白施彩,整体饰以火焰、缠枝莲、铜钱、宝相花,施彩明快、古朴大方。

其实,将军罐最初是从西周时期的“魂瓶”延续发展而来的,通俗来讲就是用来装殓逝者骨灰的明器,不过那时烧造的是陶器,样式造型各异,直到唐代才演变成直口、丰肩、鼓腹的样式,多用于佛教寺院装殓男僧女尼圆寂火化的骨灰。

现在博物馆内就展有一件唐代的红陶魂瓶。

微信图片_202001101611591.jpg

这件红陶魂瓶是1986年在河西牛庄简店村出土的,器身完整、造型浑满,是我们临清唐代丧葬习俗的一件代表器物,现为国家三级文物。

微信图片_20200110161159.jpg

这两件是瓮棺,是上世纪70年代广播局前青年路修建时出土的。从器型看就如同放大版的将军罐,这也是古代的一种葬方式

因此,将军罐最初其实是一种明器,到了明朝末年,因为将军罐的器型高大挺拔、丰硕俊美,器物外壁又可以用青花、五彩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所以逐渐演变为使用器和陈设器甚至成为婚礼嫁妆所必备的喜庆之物。

不过在广西不少地区至今一直沿习着一种丧葬习俗,就是逝者先用棺木入葬,过上三五年挖墓开棺,从脚骨开始依次往上捡骨,按顺序装入瓮罐,盖上圆盖,再作永久性二次埋葬,以表对逝者的思悼,以求永久护卫。

有的人说了,陈设器与明器怎么区分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在收藏将军罐时注意看一下器物上有没有小孔即可,没有孔的是陈设器,有孔的是明器。有一种解释说,将军罐内部的空间就好比女性的子宫,逝者在这个空间里得以保护滋养,早日托魂重生。开孔是为了便于魂魄自由出入。

事死如事生,死者为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明器所体现的就是事生,如陶仓、陶井、六畜,虽阴阳两隔仍安排生前的用具,将军罐葬礼也是如此。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民族丧葬习俗的丰富多彩,也恰恰反映了华夏文明的瑰丽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