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度假区】读《儒林外史》,品百态人间

发布时间:Jan 10, 2023 | 作者:


187718.jpg

图片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为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巨著之一,堪称中国古代讽刺小说之巅峰。该书作者吴敬梓假托明朝成化至万历年间为时代背景,用辛辣的笔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科举时代读书人“惟功名富贵是求”的精神危机,并让我们从中看到种种社会之丑陋现象。


那么,《儒林外史》到底是怎样的一部小说?

为何鲁迅先生赞其“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

它的讽刺艺术有哪些高超的地方?

《儒林外史》描写了一批什么样的士人?

作者吴敬梓想借这本小说批判哪些怪现象?

而他心中完美的士人形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儒林外史》久传不衰对如今的我们有什么启示意义?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国图讲坛!


在本场讲座中,李汉秋老师首先从本书的形象体系出发,提炼了贯穿全书的深层意蕴。随后,结合小说里的具体人物形象以及相关故事情节,如周进撞板、范进中举等,李老师论述了《儒林外史》的突出艺术成就。接着,李老师总结了全书的总体设计以及本书前半部与后半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最后,李老师高度赞扬了作者吴敬梓的思想深度以及敢于批判社会不良现象的勇气。


《儒林外史》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使它以独树一帜的魅力享誉文坛。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无一主干,但始终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贯穿全书,即反对八股与理学互为表里的科举体制,讽刺世人偏执于功名富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不良社会风气。


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云:“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吴敬梓用隐喻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汲汲营营的求学者、道貌岸然的假道学、见风使舵的势利眼、坚守本心的正直士人……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让这些性格鲜明又互为矛盾的正反两类人物在《儒林外史》这本书中展现,让他们在围绕“功名富贵”这点上表现各自的态度和待人处事的方式,从而在深层构建起一个褒贬对比的基本行文框架。


1317132170.jpg

《绘图儒林外史•卷上》

广益书局•上海

1942-11(民国三十一年,再版)

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藏


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表达出对读书人悲惨命运的同情与悲悯,对科举八股制度、封建家族与礼教制度均予以深刻揭示、有力抨击。他认为正是这些落后腐朽的制度扭曲了士人和民众的灵魂,禁锢了他们的思想,是导致社会精神危机的根源所在。与此同时,吴敬梓也对文人摆脱封建束缚,实现自我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文中的杜少卿、王冕就是吴敬梓理想人格的形象代表,他们鄙夷琐屑的事务,不慕荣利,讲求超逸。作者不断地思考,企图寻找理想人格重构与文人精神解放之路,可世风日下,文人的前路是如此渺茫而艰难。书的最后,吴敬梓用凄婉的笔触,描写了觉醒者们梦醒之后的黯然离场,有着深刻反思和求索意义。

1828410738.jpg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但我们也只是嘲笑挖苦故事中的人物,并没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层意蕴,也没有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来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无助与辛酸。也许一定要等到历经千帆,被生活磨平棱角之后,我们才能发觉书中人物的困顿与苦涩才是生活的真相,我们才能更深地理解吴敬梓的道义理想,理解他期待读书人持身守正的自尊与高贵,理解他的愤怒、悲壮与呐喊,也能更深地理解《儒林外史》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的价值所在。